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积极抢抓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机遇,全力推动长城文物保护、精神弘扬、价值转化。
2025-05-07嘉峪关为什么能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从历史地情角度,嘉峪关至少有十方面自身先决条件和优势。
2025-04-30经国家文物局同意,《甘肃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近日公布实施。
2025-04-30甘肃省长城保护研究中心日前在嘉峪关市揭牌。原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更名为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加挂甘肃省长城保护研究中心牌子,隶属关系变为嘉峪关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2025-04-224月17日,甘肃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召开,就保护好传承好长城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走出一条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子进行安排部署。
2025-04-19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它作为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修筑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壮观的关隘,是古丝路交通要塞。
2025-04-16高月台墩(烽火台)位于古浪西靖山地丘陵地带,西北接西靖镇七墩台村。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独特存在,高月台墩(烽火台)以其显著的“一烽五燧”结构而在武威长城中具有清晰的辨识度。
2025-04-09嘉峪关将持续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文旅资源潜能,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力争到2026年建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让“天下第一雄关”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2025-04-074月3日,甘肃省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武威第十五中学、古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在古浪县泗水镇圆墩段长城及长城研学教育基地开展“传承长城文化 守护历史遗产”主题研学活动。
2025-04-07河西走廊的玉门关,是旅人最能触摸到前人脉搏的地方。它坐落在敦煌西北约90公里处,标志着走廊最西端的终点——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情感双重重量的门槛。
2025-04-02“十四五”期间,嘉峪关市依托其独特的长城文化遗产,结合现代科技与创新社科研究方法,大力推进长城文化项目发展。
2025-03-31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积极抢抓国家和省上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利契机,全面摸排掌握文物资源现状,聚力推动长城文化研究阐释,全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长城文化展示展陈,深入挖掘长城文化蕴含的历史价值、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持续提升嘉峪关长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5-03-27当悠悠驼铃在河西走廊的时空深处久久回响时,武威长城正以千年夯土的肌理诉说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2025-03-14三岔城故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与民勤县交界处的凉州区四坝镇三岔村,北临北沙河约500米,南距南沙河约1000米,东临石羊河,西靠凉州区四坝镇至民勤县蔡旗镇的公路。
2025-03-12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加快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文化交流,努力让长城文化成为嘉峪关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2025-03-13张晓燕,甘肃省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馆员。参加工作23年来,始终奋战在文物保护和弘扬长城文化的第一线,曾为30多万中外游客讲述嘉峪关长城历史文化,把最美丽的青春献给挚爱的文博事业。
2025-03-123月5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古浪县长城文化保护工作站、泗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泗水镇圆墩长城段组织开展“守护长城 传承文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2025-03-07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嘉峪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5-03-10嘉峪关丝路(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在长城边出生,伴着长城长大,又回到长城边,成了一名忠实的长城守护人。
2025-02-28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境内的汉明长城遗址,在苍茫的戈壁上,只见平行延伸着两条外貌结构完全不同的古长城遗存。
2025-02-26甘肃简牍博物馆新推出的特展“塞防千里固家国——简牍中的长城岁月印记展”,利用甘肃出土的219件(组)简牍等文物、100余幅图片,充分展示汉塞防御设施体系的方方面面。
2025-02-25近日,“塞防千里固家国——简牍中的长城岁月印记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办。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