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弘扬长城文化 讲好长城故事丨武威市三岔城故址

来源: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中心作者:徐国军时间:2025-03-12 17:50:00

三岔城故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与民勤县交界处的凉州区四坝镇三岔村,北临北沙河约500米,南距南沙河约1000米,东临石羊河,西靠凉州区四坝镇至民勤县蔡旗镇的公路。

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此地为西汉初期匈奴休屠王所筑的休屠城故址,明代在其故址基础上修建三岔堡。堡城呈长方形,城垣已毁,墙体灭失,仅东南角残存部分土埂状墙基,应为明代三岔堡城墙残留。

三岔村地处石羊河西岸,是武威—民勤绿洲中心所在地,水草丰美,草场辽阔,是西连永昌,东接河套,北抵民勤,南通凉州的通道,民间有“鸡叫三县明”的说法。

《史记 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前元四年,匈奴右贤王“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从此,河西为匈奴所控制。匈奴休屠王驻牧于今武威及其以北的休屠泽一带,筑休屠城于今武威市北的四坝镇三岔村附近。

霍去病征伐匈奴后,以休屠王城地置休屠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都野)泽水又东北流径马城东,城即休屠县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休屠城,在(姑臧)县北六十里。汉休屠县也。”清《读史方舆纪要》亦载:“凉州卫休屠城,位于卫东北,汉县,属武威郡。因故休屠王城而得名。” 据《武威县志·古遗址》记载,休屠城仅存城基痕迹,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200 米,南北长400米,残高3米,曾出土有金耳环、灰陶罐、铜器、钱币、汉代瓦当等。

明代张雨在《边政考》中记载:“三岔堡,按伏官军一百五十三员名,马一百五十一匹,甲军五十二名,粮四百三十四石二斗五升,草四千三百四十二束,岁无定例。”从此可知,明三岔堡当属军堡。

当地92岁的王而寿老人回忆,他们小时候堡城内尚有黑虎殿、马王殿等,东南角建有魁星阁,东北角残存角楼,西侧有娘娘庙台。据史书记载,匈奴休屠王太子、汉秺侯金日磾即出生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