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政府办公厅(省数据局)发布了《数字甘肃建设典型案例集》,其中嘉峪关市的“古城夜色绘新篇——夜游嘉峪关”《天下嘉峪关》灯光剧建设项目脱颖而出,成功被列入数字甘肃建设典型案例集。
2025-02-14张晓燕,甘肃省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馆员。参加工作22年来一直扎根基层一线,始终奋战在文物保护和长城文化弘扬的第一线,专业素质过硬,表现突出。
2025-02-12武威历史文化悠久,文物积淀深厚,境内有汉明长城遗迹。
2025-02-031月22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指导,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酒泉市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临洮县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塞防千里固家国——简牍中的长城岁月印记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
2025-01-23乌鞘岭长城是万里长城海拔最高的一段,汉、明长城在乌鞘岭相会。
2025-01-22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长城如同一条巨龙蜿蜒伸展,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巨变。据统计,甘肃省长城总长度为3654公里,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全长1738公里,位居全国之首。
2024-12-24站在位于新城镇明长城半路墩烽火台遗址路边,抬眼望去,矗立在长城上的三角架特别显眼,犹如扎在长城身上的一根“刺”。
2024-12-24关城景区改造项目是甘肃省嘉峪关市推进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和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支撑工程。
2024-11-11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通过不断健全长城保护工作机制,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细化宣传引导,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县境内明长城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10-25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不断健全长城文化保护工作机制,设立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专门机构,开展长城保护专项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长城保护,全市长城保护在项目申报实施、防护设施建设、沿线风貌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10-23记者从甘肃省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中心获悉,近年来,武威市不断健全长城文化保护工作机制,开展长城保护专项行动,通过项目申报实施、防护设施建设和沿线风貌提升等措施,推动长城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2024-10-19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目前已经形成了关城与南北两翼长城相互守望、墩台与烽燧遥相呼应的严密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2024-10-15在全国长城资源分布中,甘肃省长城总长度为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全长1738千米,为全国之首。境内3852个点段的长城,分布于38个县(市、区),保存有墙体、关堡、壕堑、烽燧和自然天险等全部长城类型,包含有黄土夯筑、沙石堆筑等多种构筑方式,这正是甘肃境内长城保护面对的客观现实。
2024-09-11长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借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东风,深挖长城文旅资源,打造最具标识度和影响力的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建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工程,看长城内外文旅之花竞相绽放,生香万里。
2024-09-10嘉峪关,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这座位于河西戈壁的古老关城,见证了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的交流交往,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永恒渴望,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2024-08-30近日,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景区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诗词挑战赛,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个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关口,透过意境唯美的诗词,感受塞外风光的辽阔壮美,领略该地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24-08-20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是张掖市的东大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汉明长城在此比肩而行,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2024-08-20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他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2024-08-20甘肃境内的历代长城共3654公里,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往事越千年,长城今犹在。沿着丝路走长城,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响。
2024-07-26沿着长城遗址一路向西,一幅景色美、产业绿、文旅热的新画卷,正在长城脚下徐徐铺开。
2024-07-26进入暑期旅游旺季,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有着“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关城景区人群涌动。人们在这里感受长城的雄伟与壮阔,了解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的建造知识。近年来,嘉峪关市加大长城保护力度,切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4-07-22朱建民眼前的长城,便是绵延横亘在河西走廊山丹境内的汉、明长城,总长365公里,其中汉长城94公里、明长城271公里,被国内外长城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黄土版筑长城,也是中国境内唯一“汉、明长城并行存在”的古遗址。
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