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在长城保护利用上措施力求全面有效,让内蒙古长城更加广为人知,可感可游。
2025-03-051月20日,“文明脊梁 长城文化展”在四川省宜宾市中国·李庄国际营造学术交流中心开展,长城内蒙古老牛湾、金界壕段两处有价值的遗址图片资料参展,让人们见证内蒙古自治区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在长城保护与研究方面取得的保护成果。
2025-01-23为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长城安全工作,全面摸清长城保护现状,2024年12月1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组织召开了长城全线无人机巡查报告论证验收会。
2025-01-10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开始试运营,众多市民开启长城“文博游”。
2024-12-05近日,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民检察院、武川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对秦长城开展跨市巡查工作时,检察人员对发现的线索现场探讨解决方案。
2024-12-03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编、张文平研究馆员主编的《阴山山脉秦汉长城调查报告》(上下卷)(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前后历时10余年成书,是中国长城调查研究的精品力作。
2024-11-1510月19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座谈会暨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2024-10-21银黑色的石块交错叠压,历经2000多年风雨依旧巍然屹立——秦长城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留下了精彩故事,映照古今。
2024-10-17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与坚韧。如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正为中国文物保护、遗产传承以及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活力。
2024-10-0110月2日,好汉山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向公众开放,这一文化新地标的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文化旅游事业增添了新亮点,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长城文化和清水河历史文化的新窗口。
2024-10-02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群山巍峨,气势磅礴,长城蜿蜒起伏。今年“五一”假期,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日均接待2.2万人次,峰值接待近4万人次。
2024-09-14长城作为军事防御系统的作用已经一去不返,但它所携带的长城文化却持续不断地影响着长城脚下的我们,长城的精神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2024-08-29天蒙蒙亮,落和平便开车前往秦长城遗址。他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每月至少三四次去长城沿线巡查。
2024-08-26今年是我从事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第20个年头了。我最自豪的点,就是熟悉固阳每一段秦长城的位置和特点。
2024-08-14为更好地保护明长城遗址,去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人民检察院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检察院签订了《关于建立跨区域河湖保护与长城保护工作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联合开展明长城遗址保护监督检察工作。
2024-07-30这里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的秦汉长城遗址,今年61岁的长城保护员韩根柱正在进行日常的巡护工作。
2024-07-307月14日上午,他指着掩映在绿色中的一处战国赵北长城遗址说:“每次在这里录制短视频或直播时,内心里就会涌动出别样的情绪。”
2024-07-17分布于15个省区市、总长度逾2.1万公里的长城,约三分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涉及战国、秦、汉、北魏、西夏、金、明等多个历史时期。曾活跃在北方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与汉民族在长城内外广泛交流、融合,让中华文明繁荣壮大。
2024-07-09两千多年来,黄河温柔地流过长城,长城深情地凝视黄河。这里蕴藏着的,不仅是厚积薄发的历史余温,更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2024-06-25长城“守将”、长城“警卫员”、金牌讲解员……落和平身上有很多标签,但他最喜欢的一个还是长城“活地图”。与长城结缘20年,他最自豪的就是熟悉固阳每一段秦长城的位置和特点。
2024-06-25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张文平,对家乡的长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行走家乡长城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意外发现乌兰察布市九十九泉汉长城。
2024-06-25内蒙古长城东起大兴安岭东麓嫩江西岸,西至巴丹吉林沙漠居延海畔,绵延于山地、丘陵、草原、沙漠之间。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