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阴山山脉秦汉长城有了一部详实家谱——读《阴山山脉秦汉长城调查报告》

来源:内蒙古日报作者:王绍东 徐建宇时间:2024-11-15 15:57:34

了解战国秦汉时期阴山地区的长城修筑、分布状况,对我们认识战国及秦汉王朝的边疆体制、北疆开发、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编、张文平研究馆员主编的《阴山山脉秦汉长城调查报告》(上下卷)(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前后历时10余年成书,是中国长城调查研究的精品力作。

  摸清阴山秦汉长城的翔实家底

  阴山是横亘东西、隔断南北的自然屏障,是历史上农耕与游牧区的界限。由于水流的冲击,阴山之中形成了一些贯通南北的通道,沿着这些通道既可以从山南进入山北高原,更便于游牧骑兵由山北高原快速冲入山南平原,进而威胁关中。为了强固阴山防线,战国时期的秦国、赵国及大一统的秦汉王朝都在这里修筑长城。随着中原政权与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实力的消长变化,双方你来我往,时进时退,长城防线也屡经沿用、后撤、推进等多种变化,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况。

  《调查报告》以全面的实地勘查为基础,对分布于阴山山脉战国秦汉时期各段长城的墙体、烽燧、障城、坞、古城等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记述,对各段长城的走向、年代、沿革承续关系、防御体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基本摸清了阴山山脉战国秦汉长城的“家底”,修正了原有的不准确认识,辨析了各段长城的修筑年代,发现了新的长城段落,可谓成果卓著。

  《调查报告》将阴山山脉秦汉长城划分为9条分布线路,自东向西依次为银子河秦长城、西洋河汉长城、黄旗海—岱海秦汉长城、蛮汉山汉长城、九十九泉汉长城、阴山秦汉长城、阳山秦汉长城、汉外长城南线、汉外长城北线。通过调查,可以明确,阴山山脉长城墙体总长度为1692.544千米,沿线调查单体建筑1354座,包括烽燧1138座、障城205座、坞址8座、古城3座。《调查报告》的完成,相当于给阴山山脉战国秦汉长城编修了一部脉络分明、内容详尽的家谱,为人们了解、认识、研究和保护阴山长城提供了可靠依据。

  揭示长城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

  长城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实体,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和人文情怀。《调查报告》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体现了撰写者深厚的历史学、考古学功底和钻研创新精神。

  阴山秦汉长城的断代,长期以来或模糊不清,或纷争不断,《调查报告》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问题的解决有了推进。《调查报告》结合实地勘查和秦朝历史的相关记载,总结了秦长城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判断秦长城的基本标准,对人们进行秦汉长城的断代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对于乌兰察布市九十九泉长城的年代,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调查队成员通过反复勘察,根据长城及其附属建筑的形制、遗存等将这段长城确定为汉代长城。由于这段长城主要分布于辉腾锡勒草原之上,受人为破坏较少,各类遗存保存完整。结合长城、城址的调查和研究,《调查报告》认为九十九泉长城分属于西汉云中郡东部都尉和定襄郡东部都尉防区,三岔子、三盖脑包、五道沟等7个障城均为候官治所。调查的62个烽燧中,十股地2号烽燧、大东沟3号烽燧等8座烽燧可以判定为部烽燧。通过对九十九泉长城及其障城的调查,完整再现了汉代边疆地区部都尉、侯官、部、燧的四级军事建置,与汉代简牍的相关记载高度契合,这无疑在长城调查与研究中具有首创之功。

  由于对历史文献的系统掌握和扎实的研究功底,该书的作者能够将实地调查的成果与历史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判定各段长城及其附属建筑的年代、性质、作用等,提高了《调查报告》的学术价值。

  提供保护研究长城的便捷路径

  研究长城,除了阅读文字史料外,实地调查、查阅图谱非常重要。《调查报告》的编撰者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对重要的长城段落、典型的烽燧、城址等,以彩图的形式加以附录,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和视觉的冲击,让读者身临其境般认识长城的种种形态,体味古代长城的多样与复杂。

  《调查报告》绘制了12幅长城分布图,包括1幅《阴山山脉秦汉长城分布总图》和11幅相关旗县区域内秦汉长城分布图。通过分布总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阴山山脉从南到北分布的4条主体长城:阴山山脉的战国赵长城及秦汉长城、阳山一线的秦汉长城、阴山以北的汉外长城南线、阴山以北的汉外长城北线。长城的密集分布反映了秦汉时期阴山地区的重要地位及中原政权与匈奴政权对阴山地区的反复争夺;长城的一再向北延伸则直观表明战国秦汉时期中原政权对北方地区呈现出总体的进攻开拓态势。各旗县境内的秦汉长城分布图,不仅将长城的分布状况进行更加细致、具体的绘制,而且为各旗县区了解本区域内长城的分布状况,制定传承保护与开发长城的策略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有力支撑。

  《调查报告》准确勾勒出战国秦汉时期阴山地带长城的全貌。该书作者团队在实地勘察、数字化采集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阴山山脉秦汉长城的翔实家谱,绘制出一部秦汉时期阴山区域军事攻防、边疆开发、民族交融的壮丽画卷,为秦汉长城的科学保护、有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部书的出版,对认识北疆历史、传承长城文化、促进长城旅游开发、探讨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