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2021-07-28西起今长清孝里镇的齐长城,史称千里齐长城,历经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街道,翻越1518座山峰,在青岛市黄岛开发区东侧于家河村入黄海,是齐国为防御鲁、楚及中原各国的军事入侵而建的。齐长城沿线共修筑了关隘12处、便门9处、城堡和兵营50余处、烽火台12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2021-07-28历代长城修建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修建在这样的环境?长城修建起来之后,又对其所在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都是研究长城应该关注的问题。
2021-06-04中国古代以王朝的统治核心区来界定边疆,长城所在的农牧交错地区相对远离王朝统治的核心区,这个地区则被称为边疆。虽然长城也在古代王朝的边疆地区,但并非指边界。
2021-05-12长城在各个朝代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对于这一点,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长城对一个王朝政权衰微时期的作用,与一个政权刚崛起处于兴旺时期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长城是军事防御工程,任何政权不管是强大还是弱小,都会考虑战略防御的问题。当然,强大的政权还有对敌人发动战略进攻的选择,而弱小的政权因缺少实力,则只能以防御为主。
2021-03-22要理解长城的定义,就是先了解长城究竟是什么。认识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长城与一般军事防御工程有何区别和联系?随着对长城研究的普及和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些认识虽有些许差异,但较普遍地认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2021-03-15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长城作为世界上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一部长城史,半部中国史”无疑是对长城最美的诠释和注解。当人们提起长城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八达岭、山海关以及西部广袤大地上的长城。其实,长城的发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021-07-22“长城”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竹简之上。青铜器的铭文,一般被称为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骉羌钟之上带有长城一词的铭文属于刻铭。
2021-03-08《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求国家文化公园要“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如何体现代表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首先需要认识中国古代为什么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建和使用长城?
2021-03-01楚长城,文献中多称“方城”,是我国最早的长城。《左传·僖公四年》中记载,“楚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汉书·地理志中》有“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方城。”认为方城就是楚长城。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