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1度至42度之间的中国北方,分布着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阴山山脉等大型山脉。长城基本上修建在这些山脉的山脊,或在这些山脉南北临近地区的要冲之处。
谈起长城防御体系时,人们经常提到的是游牧军队的进攻和侵扰,很少谈及农耕政权的向北扩张。
长城多修建于东经70度至东经135度、北纬41度至42度之间,这一区域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蒸发量却极大,一般是当地降水量的一倍以上。
长城沿线往往是农牧交错的地区,人们在这个区域的生存和发展活动,在被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满志敏在《全球环境变化视角下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提出,长城所在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本身就很脆弱,人类在该地区的农耕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程度。
长城在各个朝代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对于这一点,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长城对一个王朝政权衰微时期的作用,与一个政权刚崛起处于兴旺时期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长城是军事防御工程,任何政权不管是强大还是弱小,都会考虑战略防御的问题。当然,强大的政权还有对敌人发动战略进攻的选择,而弱小的政权因缺少实力,则只能以防御为主。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求国家文化公园要“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如何体现代表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首先需要认识中国古代为什么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建和使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