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沿线省份 > 甘肃 > 

嘉峪关文物景区:打造长城文化龙头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来源:中国旅游报作者:时间:2021-11-17 09:28:51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省时,来到嘉峪关并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长城,作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历史文化景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峪关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长城沿线保存完整、规模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1973年嘉峪关关城文物管理所成立,到2000年嘉峪关文物景区的全面建成,嘉峪关市不断将富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充分依托以长城为代表的文物资源,开发建设以关城为主体的文物旅游景区,推动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业快速发展。

尊重历史 维持原貌 合理开发利用

嘉峪关市因企设市,城市定位和发展重点为工业旅游,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以文物为核心资源。嘉峪关文物景区作为嘉峪关市的“金色名片”,不仅是嘉峪关的龙头景区,也是甘肃长城旅游的标志性景区。

2000年至2005年,嘉峪关市相继完成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三大文物景区建设,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展示结构。嘉峪关文物景区的整体风貌基本延续了历史真实,景区整体与周边环境融合较好。如嘉峪关关城在自然环境方面,西向面是茫茫戈壁,保留了古雄关开阔苍凉又不失雄壮的一面,再现了明代长城雄伟壮观的原始风貌。东向面在依据典籍恢复生态的同时,合理规划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植入大量生态绿地及水源保护地,拓宽了生态影响覆盖面。在不影响文物本体的前提下,丰富了文物环境功能,增强了旅游资源优势。在文物保护维修方面,始终坚持原状保护维修。2012开始实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严格遵循“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的保护维修原则,使关城本体和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和完整、原汁原味的保存,达到了“修旧如故、重现原貌”的效果。同时,景区结合实际策划了仿古出关演出,以及城内旅游商家在出入关口以古装将士形象颁发“嘉峪关关照”活动,既丰富了游览内容,也增加了群众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使关城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被进一步激发。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第一墩景区耸立于讨赖河崖壁之上,雄奇壮美,景区建设与周边的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得到文物界的高度肯定。长城第一墩作为明长城起点,文物本体和原生态环境风貌保存非常完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2003年,借西部大开发机遇,依托文物资源建设旅游景区时,当地就坚持保护好长城第一墩历史环境风貌的原则,提出旅游基础设施和展示场馆隐蔽的思路,最终建成的展示利用设施全部在地下,同时在长城两侧划出2000多米的保护带,禁止道路、高压输电线路和其他重大建设项目线等进入保护区,使第一墩周边保持原有风貌,并成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相融合的典范工程。

坚持文化为魂 旅游为体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长城是嘉峪关市的文化瑰宝和城市标志,为了使长城资源“活”起来,嘉峪关市通过科学统筹长城保护与教育服务、文化旅游、改善民生的关系,建成以长城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全面展示嘉峪关市长城的历史、军事、建筑、经济、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扩大了嘉峪关长城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公众了解长城知识的“工具书”。

嘉峪关市还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围绕“关城”和“钢城”两大重量级IP,研发以“我到嘉峪关修长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研学产品,打造以传承长城文化为主的研学基地。充分利用遍布全市的墩台、壕堑、关堡及与长城有关联的山川地势、自然风貌,积极打造露天长城博物馆,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方特丝路神话、关城里等文化和旅游项目的相继完成,也与嘉峪关关城构成了两大旅游主体,形成了以文物古迹游为龙头,现代工业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于一体,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了文化和旅游业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促进了区域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文物保护机构不断健全 队伍不断壮大 保护研究全面展开

为了在保护前提下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真正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亟须大力挖掘长城历史文化资源,运用数字化、多媒体、互联网展示技术,对嘉峪关长城全线进行展示利用,让“沉睡的长城”更大限度“活起来”,解决目前展示利用较为单一问题,全面拓展全域旅游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做到以文兴旅、依文强旅,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长城文化龙头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通过多年努力,嘉峪关市的文物基础工作已较为完善,“四有”工作健全,尤其是在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方面走在了甘肃省前列,有专门的保护研究机构——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下设六所一馆一中心,涵盖了嘉峪关市历史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承担市内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西域文化、边塞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资源的整理、研究与挖掘工作,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与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在旅游发展中,始终坚持文物安全的底线和红线,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保持文物安全“零事故”的记录。

相关阅读

嘉峪关文物景区由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三大景区构成,雄伟壮丽的古老关隘与苍茫无垠的戈壁风光融为一体,景致十分壮观,于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嘉峪关关城南凭祁连山,北依黑山,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与长城墙体、关堡、烽燧、壕堑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素有“天下第一雄关”“河西第一隘口”“边陲锁钥”之称,是明代长城沿线保存完好、规模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

长城第一墩景区位于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讨赖河北岸高达56米的悬崖峭壁上,是明代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座烽燧墩台,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景区地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因城墙自山底蜿蜒而上,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俗称“悬壁长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通衢要口,也是明长城西陲防御体系的军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