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长城修筑史上下两千多年,源头在这里……

来源:北京参事室文史馆作者:罗哲文时间:2025-03-30 22:50:00

长城,我国古代一项军事防御工程,一道横亘在我国北方绵延万里的古代城墙,以其浩大的工程,悠久的历史,壮观的气势著称于世。

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将它与秦始皇的名字联系起来。秦始皇修长城,成了人所熟知的历史。但远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楚、齐、燕、魏、韩、赵、秦等国诸侯割据,称雄争霸,战事频繁,各国为了防御之需,已相继修筑起长达数百公里、上千公里的城墙了。如果追根溯源,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游牧部落猃狁的侵扰,派军修筑许多互有联系的列城和传递军情的烽火台。但是城与城、台与台之间还没有用城墙相连,只是由列城和烽火台组成的简单防线。历史上西周最后一位君王周幽王,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竟以“烽火戏诸侯”,酿成了“一笑而失天下”的悲剧。由此可见,这种早期“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的威力与作用了。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最早把列城和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国,当时称为“方城”,位在现在的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的地方,长约五六百公里。可惜,至今未有楚长城遗迹的发现(编者按:2010年前后,在河南等地发现了楚长城遗迹。因作者文章写于此前,故未提及)。

在已发现的长城遗迹中,最早的是公元前5世纪的齐国长城。它西自山东省济南附近的长清,东止于青岛市附近海边,长五百多公里。齐之后,魏、韩、赵、燕、秦竞相在国境上修筑长城,有的诸侯国如魏、赵甚至修筑起两道长城。位于诸侯强国之间的少数民族王国中山国,国土不大,为防强邻并吞,也修筑了长约五百公里的长城。这些长城都是一条长形而互不交圈封闭的城墙,故名长城,又称“长墙”或“长垣”。这种将城堡、烽火台连接起来的防御工程,在还只是使用步骑、刀枪、剑戟、弓弩作为武器的冷兵器时代,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防御工事。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由于诸侯林立,属境较小,小国长城只有数百公里,大国长城也不过三四千公里,还称不上万里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中原,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为保障国家统一,防御北方匈奴的掠扰,秦始皇立即派大将军蒙恬、太子扶苏,率领三十万大军和数以十万计的民夫,耗时十年,把从前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大量增筑扩建,完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多华里的长城,中国才有了第一条名副其实的长城。

秦始皇修长城人所共知,但是他曾拆毁许多长城却鲜为人晓。为防止各诸侯国重新割据,秦始皇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下令拆除中原各诸侯国的长城。秦始皇东巡到秦皇岛时,丞相李斯曾书《碣石铭》:“威并诸侯,初一太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移去险阻。”这就是现在各诸侯国长城遗址留存不多的主要原因。

万里长城何止万里,又岂止一条?根据历史考证,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长城以来,曾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历代王朝修筑过长城。诸侯国的长城位置都不在一起,各自东西与南北,而历代王朝修筑、增建的长城大多也不在一条线上。要科学地计算出我国有多少条长城,实非易事。现在我国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山东以至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古长城遗迹发现。汉长城将秦长城延伸到今新疆的罗布泊以西并筑有内外两道长城,长达二万多华里,为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万里长城”。明长城也超过了一万华里。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历代长城遗迹三万多华里。如果将我国历代长城的长度加起来,总长度达十万八千里!如果修筑十万八千里长城的土、石方,筑成一道一公尺厚、五公尺高的大墙,可以环绕地球十周而有余,足见我国古代长城工程的雄伟巨大。

修筑历史长达两千年的巍峨长城,自秦代以后,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朝都对长城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筑和增建,只有唐、宋、元朝仅对原有长城的关城隘口进行整修和利用。清王朝鉴于时代的发展,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对北方和西北各族改防御为“怀柔”策略,作出了“罢休长城”策略,结束了万里长城长达两千年的修筑历史和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历史作用。

史越两千年,长逾上万里的长城,以明代长城的修筑工程最为浩大,防御功能最为完备。东起辽宁鸭绿江边,西迄甘肃嘉峪关,长达一万四千多华里的明长城,以山海关到居庸关最为险峻雄伟。其中又以从古北口到居庸关八达岭这段位于北京地区的长城最坚固雄壮,保存得最完整,可谓古代军事工程之精华集萃。万里长城,应该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由秦始皇连成一体,历代有所修筑增建,直到明朝才真正完成。它并非一朝一代之功,而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