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官网作者:时间:2025-03-19 16:38:18
陕西靖边县长城从战国开始,历经秦、隋、明等朝代修筑,全长约203公里,分布于黄蒿界镇、海则滩镇、杨桥畔镇等10个乡镇,4个便民服务中心。战国—秦长城全长约103公里,隋长城全长约3公里,明长城全长约97公里。
近年来,靖边县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长城保护体系,高质量推进长城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立长效机制
持续强化工作措施
靖边县积极开展本系统内部的普法学习、宣传活动和业务技能课程。召开长城保护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长城保护主体责任和目标任务,夯实长城保护工作,对长城保护员使用榆林市长城安全巡查与监管平台进行培训,确保长城保护员熟练掌握线上系统操作及报送要求,将长城保护“六个一”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同时,与长城保护员签订了标段内的保护责任书,与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长城保护工作站、签订了境内的长城保护责任书。
清理长城沿线垃圾4次,新增界桩820根,长城沿线依托铁塔安装增设长城资源重要点段监控36处,新增长城保护警示牌85块、投入85万元抢险加固了清坪古桥,现已完工。维护龙州堡南墙马面,修复长城保护碑7块,界桩2根。更换围网上的长城警示牌285块。
严格执行长城保护“六个一”工作机制,巡查长城约3200人次,并按时向市长城保护中心、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上报每月的长城巡查记录。
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为主,扩大普法宣传面,进一步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2024年度,靖边县先后在政府广场、各乡镇、集市、进村入户、庙会等开展长城保护宣传,共计发放的宣传单30000份,宣传册15000份,折叠盆4000个,围裙6000条,布袋10000个。工作人员通过发放《长城保护条例》《靖边县长城保护办法》等资料、讲述文物犯罪案件的方式,长城宣传活动多途径、多视角地向群众宣讲长城保护的相关措施,让群众知晓破坏长城的法律责任,普及长城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更好地开展长城保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为全面、科学保护靖边县长城遗址,进一步推进长城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长城文保员队伍建设,有效落实长城保护“六个一”工作机制,靖边县举办了全县长城保护培训会,会议明确了对长城保护员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更换了、新城便民服务中心、中山涧镇不合格长城保护员。加大长城保护执法力度。为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切实保护文物安全,健全完善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依法打击长城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力度,不断推进靖边县打击长城犯罪工作常态化。
加强体制机制
完善长城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长城遗址保护工作,靖边县将继续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履行长城保护职责,把长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将长城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保护责任。坚持新老问题一起改,不同层面问题共同抓,做到整改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
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沟通互联。充分发挥多方联动机制作用,各相关职能部门会同长城遗址所在乡镇开展长城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排查在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违建乱搭、耕田种地、挖土取沙等违法违规行为,逐步迁移长城遗址周边坟墓,定期清理长城两侧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加强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及时互通情况,密切协作配合,理顺协作机制,切实形成打击和防范长城犯罪合力,进一步改进和落实联合执法机制,建立长城犯罪有奖举报机制,提升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效能。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全县长城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加大对文保员的经费投入,加强长城保护员培训工作,逐步改善现有队伍的保护理念、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根据长城文保员履职和考核情况,对部分责任不清、履职不及时的长城文保员进行调整更换,并根据文保员巡查频次是否达标、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报告、巡查记录是否完善等情况进行奖惩评比;及时组织排查长城沿线灾害险情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切实保障长城安全。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报批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及国民教育力量普及《长城保护条例》等法规和长城保护知识,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爱我靖边、护我长城”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长城保护工作;继续做好重大项目工程及基本建设项目中的文物调查、考古勘探手续的报批工作,切实做到文物审批先行,杜绝一切有可能对长城造成破坏的行为。
长城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靖边县长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更完善的长城保护机制下,它还将继续屹立在这片大地上,讲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
(以上图片来自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