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非遗篇 | 走进榆林,走近非遗的灵魂

来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官网作者:时间:2025-02-18 16:28:11

榆林,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古代长城的重要关隘,还是一个充满非遗瑰宝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启一场“非遗之旅”,感受榆林的魅力!

第一站:走进榆林老城,探寻舌尖上的非遗

提到非遗,怎么少得了榆林的传统美食呢?

在陕北榆林市的吴堡县,“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了近千年,至今仍传承得很完整。

因手工空心挂面荣登《舌尖上的中国》而享誉全国。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历经20多个小时,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方可完成。空心手工挂面“茎直中通、料珍味馐”,所谓“茎直中通”是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有针尖般小孔,空心挂面亦由此得名。

手工空心挂面光洁度好、耐煮沸、煮后不浑汤,再配陕北羔羊肉、鸡汤、肉汤、酸汤等,瞬间舌尖生津,让人胃口大好。手工空心挂面在诞生之初,就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为的就是让在外辛苦劳作的亲人能够吃上一碗方便、热乎、美味的面条。

干炉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深受当地人喜爱,有“干炉红点点,爱的娃娃眨眼眼”的美誉。品种有油干炉,硬面干炉两种,其内空外脆,酥脆可口,“吃着香,咬着脆,饱嗝上来干炉味”这一顺口溜生动表述了干炉之美味。

炉馍作为定边县的著名面点,属于典型的酥饼,表皮酥韧掉渣,是真正的“皮薄馅大”。一口咬下吃进满满的馅,香甜之味不可抵挡,同时由于和面时加入了猪油,炉馍还有一股猪油的油香之气,更显特别。

炉馍色泽金黄、造型美观、香气四溢,也是“非遗美食”,它的制作技艺根植于民间,具备匠人之心,创新之意,是活的宝藏,是民族的记忆。如今,炉馍早已不仅仅是食物,它也是定边人民憨厚淳朴的情怀,更是定边特殊的物质符号和礼仪招待代表。

第二站:探秘榆林民间的乐舞传承

榆林不仅有美食,还有豪放的音乐和舞蹈。唢呐,这是一种在陕北地区十分常见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碗大、杆粗,也叫大唢呐,承载着岁月的深厚积淀,凝结着生活的朴素情感。

唢呐声音洪亮、热烈奔放,将生活中一切平凡的画面赋予深厚的意义,象征着陕北人豪放豁达的性情,彰显着黄土文化的雄浑与豪迈。

秧歌,起源于农事活动,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鼓乐交响的激昂绵长,姿态步伐的灵动曼妙,彩扇花伞的摇曳翻飞,民俗风情的绚丽多彩,舞出了黄土地上的热情奔放、大气豪爽,倾注着人们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和对未来憧憬向往的美好愿景。

踢场子是绥德秧歌的精髓,按地域分为北路场子和南路场子。铿锵的鼓点、矫健的步伐、热情的舞姿,散发出“掌出方卷波浪翻,脚起电闪箭离弦”的艺术魅力,演绎出了黄土高原上生命的存在之律、活跃之姿、强盛之势。

横山老腰鼓气势浑厚、热情洋溢,绚丽多彩的表演形式,舞出了陕北儿女豪情劲爽的精神风貌。

古老的窑洞民居,诉说着陕北人民坚韧不屈的生活智慧;激昂的信天游,高亢激越,回荡在沟壑梁峁之间,那是榆林横山人对生活的热烈歌颂,对未来的炽热期盼。

第三站:走进石峁遗址,聆听远古的回声

从榆林市区向北行驶,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石峁遗址。这是中国最早的超大型古城遗址之一,也是榆林的文化瑰宝之一。这里的非遗不仅限于表演艺术,还有文化遗址本身。

undefined

绥德石雕艺术历史悠久,从数千年前的汉画像石到传承至今的石雕雕刻,从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到素雅大方的生活摆件,从气势恢宏的千狮大桥到小巧精致的炕头石狮子,崎岖的纹理吻合时间的波澜,斑驳的痕迹牵连文明的脉络。

第四站:皮影戏背后的匠心与故事

作为中国古代的“影像艺术”,皮影戏在榆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来吧,下一站,我们一起走进皮影戏的幕后,看看那些栩栩如生的影子背后的故事。

定边皮影道情曲是皮影戏、道情曲的总称,是集皮影表演(耍线子)与道情演唱为一体的传统戏曲综合艺术,主要流传于榆林市定边县,结构分演唱、道白、耍线子。皮影戏在光影交错间,演绎着古老民族的生活哲学与浪漫情怀。

第五站:剪纸艺术·把历史“剪”出来

定边剪纸是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妇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定边县的民间剪纸世代相传,历史悠久。新春佳节、婚姻喜庆之时,农家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将不同图案的剪纸贴在门、窗、炕围、米囤上,既有消灾避邪、祈求平安吉祥的寓意,又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不管是飞扬的龙凤,还是热闹的民俗场景,每一幅剪纸都蕴含着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

剪艺传情,指尖乾坤,绥德剪纸是流传于黄土高原的一项艺术瑰宝。赏不完的姹紫嫣红,诉不尽的生活情思,手工艺人们于纸上雕琢时光的轮廓,一开一合间尽展民间艺术的生命与魅力。诗意的剪影传达着传统文化的古老韵味,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浓郁质朴的民俗风情。

第六站:打出的千年铁树银花

最后一站,让我们揭开那份来自远古的神秘而又璀璨的面纱,感受一下极致的浪漫。

铁水打花是陕北地区独特的非遗焰火艺术,是米脂人民天才创作的典型代表之一。上千度的沸腾铁水,被经验老到的打铁花师傅向四周高高击起,瞬间化作铁树银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出神奇而闪耀的色彩。

这场“跟着非遗游榆林”的旅程虽然接近尾声,但非遗的精神却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在榆林,非遗不仅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更是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历史与情感,也期待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传承。

下次旅行,不妨继续跟随我们的脚步,探索更多属于榆林的精彩故事!

注:以上图片来自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平台,如涉版权,请及时联系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