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官网作者:时间:2025-02-18 16:04:24
长城长,历经两千年战与和,塑造起四万里家与国。如今的长城,已经不仅是守护家国的建筑遗迹,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追溯历史的烟云,作为九边重镇的榆林,从府谷黄甫川堡到镇北之台,从榆林卫城到定边三山堡,以长城为重要历史文化代表,用每一段长城、每一处关隘、每一段墙体,凝聚着这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长城榆林段,就能看到那些来自历史深处的痕迹。
府谷县,长城入陕的源头。境内明长城东起墙头村,西至新民镇,绵延100多公里,沿途古堡寨遗址遍布、长城墩台林立。站在长城陕西段的起点,去感受边塞将城的长城历史气韵。
黄甫川
黄甫川堡,明万里长城入延绥镇第一营堡,建于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弘治中增设关城,万历三十五年以砖包砌。
黄甫川堡建在黄甫川西岸的高台上,三面环沟一面临水。城堡平面呈簸箕形,城垣轮廓清楚,可见城门遗址4个,残存大部分墙体。城垣遗迹周长1652.8米,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城内现有南北向大街及多条小巷,民居均分布于街道两侧,主要有李家大院、郝家大院等。
2017年,明长城——黄甫川堡遗址被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木瓜园堡
木瓜古镇古称木瓜园堡,是明长城延绥镇三十六营堡之一,明初置木瓜园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改设木瓜园堡,因木瓜河水流经堡南而得名。
木瓜园堡建在木瓜河东岸,地势东高西低,四面群山环绕,地理位置险要。城堡平面呈不规则形,北宽南窄,城周长1696米,占地面积约17.92万平方米,设北、南、西三座城门,残存的主要为四面城垣及其附属设施,包括3座角楼、3座城门、1座马面及2座瓮城等。城内现有南北向主街道一条,沿街有数条巷道。
2017年,明长城——木瓜园堡遗址被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水营堡
清水营堡,背山面河,明成化三年建于清水川河西岸;隆庆五年,在该营长城口外开设贸易市场……这里不只是一道风景,更是一段久远历史的见证。
清水营堡建在清水川西岸的山梁上,营堡平面呈长刀把形,周长1974年,面积约14.72万平方米。城堡原有东、南、北三座城门,城内现存东西向街道一条,名清水街,街道两侧有城隍庙、戏楼等建筑,均已残破。
2017年,明长城——清水营堡遗址被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转角楼墩台
转角楼长城墩台,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墩体内填夯土,外砌青砖,雄伟高大。这里是中国古代长城内外往来必经出入口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转角楼通高13.5米,云梯搭至6.5米处,便有1米宽、2米高的石洞门,门口有大串棍墩,一层和顶层有小石阶可攀登,一层和顶层之间,犹如房屋般大空间,中间用有3个拱洞门隔成前后房,分两进,大约可容纳20来个兵士;进入里间,则有火炕、灶台和藏纳兵器的库房等。四壁共有14个高80厘米的半圆形小拱门,有小窗为瞭望口,每一小窗平墙底下筑一尺见方的小口,用以御敌。
1981年,转角楼墩台被列为府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8月20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长城》特种邮票,在特种邮票第七枚《高原北望》画面上,府谷转角楼墩台以及石峁遗址、二郎山、统万城、镇北台、高家堡等六个标志性景点一同登上“国家名片”。
麻镇
麻镇,素有“银麻镇”的美称,尤其在清末民初,蒙汉贸易频繁,是陕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这里既有秀丽风景,也有建筑奇迹,智通寺、麻镇大庙等历史遗址,将古镇的风华定格,诉说着“长城建筑艺术精华博物馆”的典雅。漫步于古街,烽火台古朴沧桑、巍然屹立,往昔的峥嵘岁月随风飘散,今日的盛世安康令人赞叹。
千年府州,边塞将城。身为长城入陕的起点,府谷不仅是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更是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在那些断壁残垣里,在那片荒漠大地上,静静叙说着属于它的边塞诗歌。
注:以上图片来自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平台,如涉版权,请及时联系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