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作者:时间:2024-11-06 18:50:00
长城上,云蒸霞蔚,气势磅礴,沿着陡峭的城墙拾级而上,城墙仿佛与天相接。“闭上眼睛,古战场杀伐的惊心动魄场面立刻涌现,不愧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领略过山西广武长城的雄奇秀美后,山东游客于高伟发出赞叹。秋意正浓,正是出游好时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览山西长城内外的秋日风光。
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327公里的长城遗址,1649处古堡、烽火台等遗址,将朔州长城淬炼为山西长城的杰出代表。在朔州,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在推进建设,建成之后,将会成为当地“一核一园一带一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高的军事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
“长城、黄河把每一样饱含着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着悠久历史记忆的‘碎片’传承下来,让今天的人们仍能从这些传说与演艺中窥见历史的一隅,去看古代百姓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活动,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内涵。”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赵军龙介绍,随着山西省不断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发展,特别是长城、黄河文化遗址沿线发展起了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等,博物馆、特色民宿等发展风生水起,形成了集休闲旅游、特色民宿、农事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特色旅游。
山西省长城资源富集,现有长城遗存类型可分为墙体、关堡、单体建筑、相关遗存四大类,大概占到全国长城资源的近10%,全国排名第三。长城沿线区域中原农耕文化和塞北游牧民族文化交融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特点鲜明,由此,丰富的非遗资源也成为其中一大特点。
每年正月,在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的青石古巷里,一项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跑马排”都会如期举行,轰轰烈烈,马嘶人吼,扮成古代军队信使的村民骑马往返驰骋,热闹非凡,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娘子关举行的“六月六河灯节”也颇有仪式感,人们可以穿着汉服去河边放灯祈愿,沉浸式体验非遗。
不只阳泉的“跑马排”,在三晋大地上,高亢嘹亮的晋北鼓吹响彻天际、五台山佛乐让经文诵咏有了别样的形式、北路梆子河曲民歌唱出晋韵风采、神池道情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现在,山西省长城沿线已有3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194项省级非遗项目。
山西长城遗存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阳泉等8市39县(市、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云冈石窟、五台山风景区、代县雁门关景区都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重点建设区内,现有的国家5A级景区。
在“跟着悟空游山西”路线中,云冈石窟深受大众喜爱,一跃成为热门景点。云冈石窟自北魏时期开凿,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景区除了有庄严肃穆的佛像,还打造了许多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创精品,像云冈石窟3D立体便笺纸雕、环保创意购物袋、写实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以其新颖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沿线的大同古城墙、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游客也是络绎不绝。人们无不为之惊奇、赞叹,有网友表示:“悬空寺和应县木塔是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觉得心灵震撼的地方。”应县木塔入口的文创商店,将颇具古韵的应县木塔与雪糕、橡皮、明信片结合起来,深深圈住了人们的心,让游客可以将其“握”在手中,体验将“景点”带回家的快乐。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8条以长城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线路中,山西省多个长城景点被纳入。沿着串联起沿线50多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可以欣赏沿途风光,体验“长城人家”民宿、帐篷酒店等特色“美居”,舒适又安心。
当前,山西省正分阶段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6个核心展示园建设工作,带动13条集中展示带、20个特色展示点、20个文旅融合区和95个传统利用区建设,构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和文化旅游带。
“这条路特别好看,一转身、一扭头,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今年春节,“晋享民俗·千年后土”新春祈福庙会系列活动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依次上演,自驾来运城旅游的王思词乐在其中,收获感满满。
运城地处黄河“几”字形大拐弯最后一湾,是黄河中游重要节点城市,在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中具有优越条件。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自驾游,可以一览国家4A级景区后土祠的风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还打造了马拉松赛道、自行车赛道等服务设施,将赛事活动送到群众身边,让市民尽情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当前,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按照“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推进。“两廊三带多片”总体空间布局下,两廊串联,依托沿黄干流黄河公路、大运高速—太焦高铁“人”字形交通轴暨山西经济走廊,打造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两条核心廊道。三带牵引,打造以“两河一山”即汾河文化遗产带、沁河文化遗产带、太行文化关联带为牵引的文化空间纽带。多片联动,按照文化标识重要性、文化完整性、产业集聚性、景观延续性原则,打造13个主题片区。到2025年,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到2035年,成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河文明展示带和彰显中华母亲河国际知名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 张婷 实习生 徐歆懿)
李二口长城 巍峨蜿蜒展雄姿
深秋时节,沧桑巍峨的李二口长城在蓝天的映衬下宛如游龙,其沿山势起伏,如苍龙昂首奔向茫茫群山。秋日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泛起片片金芒。
“鸡鸣一声闻三省”,位于晋冀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天镇县被称为长城北向入晋“第一站”,也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东起点,境内现存古长城约74公里,是山西省保存最完整、建造最奇伟、最具观赏价值的土长城,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地处古代战略要冲的李二口村,明长城在此分为两道,整体形状呈倒“T”形。南北走向的长城向北蜿蜒而上,墩台烽堠交相辉映;东西走向部分则是全国长城“家谱”中罕见的“错长城”段,李二口长城景区也因此声名鹊起,成功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天镇县积极做好长城保护和文化价值发掘工作,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串联带动长城沿线的李二口、白羊口、薛三墩等10多个行政村,依托“九烽连珠”“小八达岭”“错长城”及大同长城博物馆等景点,构建起一条长城农文旅融合发展经济走廊。持续做好“长城+”文章,举办乡村春晚、长城文化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以长城文化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长城不仅是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瑰宝,更是经贸往来的平台和民族交融的纽带。”2023年6月19日,大同长城博物馆在李二口长城东侧开馆,成为古长城沿线又一座新的文化地标。走进馆内,仿佛回到曾经的烽火传讯、鼓角铮鸣,博物馆以大同境内现存历代长城为主题,从地理地形、历史人文、军事战略、长城建筑各个方面,通过沉浸式场景缔造和数字化展示方式形象生动地把长城文化展示于世。“大同长城博物馆不仅是长城文化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质载体,能以自己的力量为长城保护传承出一份力,我很自豪。”该博物馆运营负责人蒋同勋语气铿锵。
樟子松、油松、云杉……青山如黛路如虹,驱车行驶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段,宛如穿行在色彩斑斓的景观廊道,造型别致的指引路牌、异彩纷呈的公路主题令人流连忘返。红蓝相间的旅游大道以路引景、串珠成链,游客不仅可以远眺阴山的奇绝风光,还能领略周边风土人情。“我们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打造了公路主体系统、景观系统、信息系统、服务系统、慢行系统等5大系统,在充分保护好原有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融合旅游公路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让游客春能赏花夏临山、秋赏红叶冬看雪。”天镇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滹沱店村“音乐果园”、白羊口村“田园古堡”、窑沟村“薰衣草营地”、石羊庄村“牧卡农农家烧烤庄园”……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起一路好风景的同时,更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风景线”。步入李二口民俗文化村,重现“青砖灰瓦、窑洞炊烟”的塞北明清风貌让人眼前一亮,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倩经营的民宿更成了当地的热门打卡点。“现在村里条件好了,游客越来越多。我就想着回到家乡开民宿,借着长城文化旅游的东风,带动更多的乡亲富起来。”李倩笑着说道。(记者 李强)
偏关长城 河城“牵手”绽新颜
从山海关离开大海后,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北方辽阔的山川大地,一路向西。长城最终在九曲黄河入晋第一县偏关,第一次与黄河“相会”。
站在黄河入晋的起点偏关县老牛湾,纵目远望,长城烽火墩台矗立山巅,秋风萧萧千年不改,黄河水在其侧往复盘桓,一改浊浪排空的咆哮为静水流深的呢喃,落日余晖中,长城与黄河“牵手并肩”尽诉历史的苍茫。热爱摄影的内蒙古游客蒙志峰先生连连说“不虚此行”。
偏关因偏头关而得名。《偏关志》称:“宣大以蔽京师,偏头以蔽全晋。”明朝时期设九边重镇防守,山西镇(又称太原镇)就驻防在有“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之称的偏头关。明朝200余年的驻军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完备的古军事防御体系,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长城遗存——明长城126公里、关7座、堡29座、烽火台247座、敌台100座、马面214座。
2022年,偏关县被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重点县。偏关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滑石堡、老营堡、水泉堡、丫角山、好汉山等为支撑,通过修缮保护、文旅融合、业态升级、龙头引领,形成长城旅游带、边塞风情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62条长城主题精品线路中,老牛湾——丫角山(偏关老牛湾景区)列入长城文化遗产探访之旅,偏关古城列入长城古城新貌发现之旅,老牛湾村列入长城古村名镇寻访之旅。
天性豪爽的蒙志峰得知来自北京自驾游的宋先生一家第一次来偏关,热情地推介他们务必到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转转。红门口地处山西省与内蒙古的交界处。明朝“隆庆和议”之后,在长城沿线对外开放11个陆路口岸,红门互市即是其一。在20世纪60年代,偏关人将地上长城搬到地下,建成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开发最好的“地下长城”。
而今,慕名前来偏关的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民歌二人台、踢鼓子秧歌、九曲黄河阵等展示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的表演项目,还可以品尝到碗饦、羊肉、油糕、小杂粮等地方美食。该县县委书记杨晓宏说,长城和黄河在这里第一次“相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老牛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偏关加快实施“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三绿发展战略步伐,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将讲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相得益彰的偏关故事。(记者 王利强)
固关长城 沧桑变迁焕活力
秋雨绵绵。站在平定县娘子关镇新关村,放眼望去,山坡上,长城逶迤,裹挟在淡淡的薄雾里。这段被誉为“先秦九塞之一”的关城,初修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名“故关”。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虏寇太原密迩故关,其关虽地当冲要,而旧城险不足,乃北筑于隘口”,在今新关村山上建起新的关城。新城以石头砌筑,依山涉险,锁住晋冀咽喉,固若金汤,由此,改“故”为“固”,“故关”就成了“固关”。
固关与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被列为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同为“京畿藩屏”,是内长城重要关隘之一。据考证,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属中山国长城一部分,全长20公里,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的万里长城要早155年。
如今,作为我国最早明代内长城、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固关长城遗址主要有长城南段固关经将军峪至白灰口长约7公里,北段经岭后底至娘子关嘉峪沟约13公里。
杨瑞芳出生在长城脚下的新关村,在“石墙”边玩耍长大。新关村人质朴认知中,守护长城就是守护自己的家。除了3名专职文物保护员,每位新关村民都是长城保护“志愿者”。风雨天气后,63岁的杨瑞芳会攀爬上近50度的山坡去查看,看到石块间有雨水冲刷的缝隙,就拿出手机拍照标注,电话通知文物保护员。
杨瑞芳给记者讲了一段往事。
1993年,新关村村支“两委”想到要把山上蜿蜒的长城作为村民致富突破口。但彼时固关长城损坏严重,很多地方只剩下低矮台基。于是决定修复长城发展旅游业,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坡陡山高,重达20公斤的砖块和水泥、沙子等,大家沿长城一字排开,人挑肩扛,从下往上一块块艰难搬运。手上、肩膀上磨出血,没人有怨言,也不计得失。老人干不了重活,就帮着和泥、送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新关村修复固关长城6000米。“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凝结着新关人的汗水。”杨瑞芳说。
2020年,长城平定县娘子关段被确定为国家级长城重点段落。2022年,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62条长城主题精品线路发布,明长城娘子关段(娘子关景区)列入长城文化遗产探访之旅,娘子关镇列入长城古村名镇寻访之旅。2023年,娘子关—固关被确定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6个形象标识区之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阳泉段)建设,坚持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融合发展,做好“长城+”文章,把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红色文化相结合,不断提高沿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游客来固关,除了看长城巨龙蜿蜒、英姿勃发,还可欣赏娘子关河灯节、下董寨跑马排等传统节事,观看阳泉市首部沉浸式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演出,在24家“太行人家”“长城人家”品尝地方特色美食……
关口下,青石铺成的瓮道上,两道深深的车辙印没过脚踝。这条始筑于秦代的古驿道上,走过皇帝的辇车、军队的战车和平民商旅的木轮大车,印记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记者 高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