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祝福 黄敬惟时间:2024-07-10 16:23:12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文艺界人士举行书画义卖和义演、华侨华人慷慨解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40年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启动,开启了社会集资修复国家重点文物的先例。古老的长城如同一条精神纽带,连接着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近日,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薪火相传 共砺国魂——庆祝‘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四十周年专题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将绵延不断的长城情、爱国情娓娓道来。
热情参与修复与保护
走进展厅,展墙上贴满了报道“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的相关报纸版面,一个个故事生动讲述着海内外中华儿女过去40年间为保护长城所作的努力。
1984年7月5日和6日,《北京晚报》和《北京日报》分别刊登消息——为保护历史文物,加速修复长城重点地段,举办“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消息刊登后,前来捐款的人络绎不绝。
1984年7月28日,在社会赞助活动发起半个多月后,长城修复项目的第一、二期工程开工。参与修长城工程的大工、小工以及物料背运工,都是从周围村庄招募的百姓。北京延庆八达岭镇离长城最近的岔道村,其生产队全员出动,青壮年争先恐后参与到长城修复中。
当时,年仅12岁的刘建华刚小学毕业,从背城砖到做小工,他都积极参与。“看到天南海北的爱心人士齐心协力干一件事——‘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那种民族自豪感无以言表,大家干劲儿很大。”他回忆说。
位于天津的黄崖关八卦关城始建于明朝,是当时长城全线唯一的八卦关城,凝聚着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黄崖关长城脚下曾住着黄崖关村714户人家,若要修复这段长城,整个村子都需要搬离。
1986年3月,黄崖关村村民孟庆和带领全村人,依靠两台拖拉机,在一个月内全部搬迁至新址。搬迁后的第二个月,即使新房尚未完全建好,村民们已经热情地投入到长城修复工作中了。孟庆和的儿子回忆起父亲,犹记得他对长城的热爱与惦念:“他不止一次说保护长城要持续进行,我们要像爱护家一样爱护长城。”
不仅长城脚下的百姓在为保护长城付出汗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一启动,全国各地群众也纷纷响应。展柜中陈列的一份份泛黄的文物工作简报、社会赞助登记表和捐款名单等档案,共同讲述着全国人民为保护长城所作的贡献。
展厅中央陈列着一张40年前的电梯票。1984年,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举办了“买票坐电梯 捐款修长城”活动,市民可以花一角钱购买一张电梯票,乘坐百货大楼电梯,而这些票款全部捐给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短短20多天,7万多名顾客捐款达7000余元。活动激发了上海市民更大的热情,他们在随后的7个月内捐款70余万元,全部用于长城的修复。
社会各界襄义举
在展览开幕式上,81岁的画家崔森茂来到了现场。20世纪80年代,他笔下丰富多彩、大气雄浑的长城享誉画界。为了给“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项目筹款,彼时崔森茂拿出几十幅长城主题的画作举办义卖,最终筹得2000余元。
回顾这些年在艺术和生活中与长城的密切关联,崔森茂感到非常自豪。“作为艺术家,长城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脉搏。”崔森茂说。
除了美术领域,戏剧、音乐等文艺领域也纷纷举行义演,歌颂长城,凝聚民族精神。1984年11月,京、津、沪、鲁、香港等地京剧名角齐聚京城,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及“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举办了多场大型义演。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火遍大江南北。那一年,28岁的张明敏在北京八达岭第一次看到了歌曲中所唱的长城。同年8月,张明敏在北京义演,受到“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鼓舞,他激荡起满满的爱国情。1988年,从西部边陲到南方海岛,张明敏在全国举办了150余场义演。“我才发现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这么多民族。”张明敏回忆说。多年来,他一直投身于香港和内地的青年交流活动,致力于将两地青年联系在一起。
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也心系祖(籍)国长城的修复与保护。比如20世纪80年代,18位美籍华裔科学家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捐款,纽约华人艺术家捐赠28幅名家书画,所得义款全部捐给长城修复工程。
随着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等多段长城的修复工程陆续开工,许多专家学者也齐聚长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长城保护添砖加瓦。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不仅自己捐款千余元,还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提案,建议中国应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古建筑学家、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来到修复现场,为工人提供技术指导,把关长城修缮方案。1987年,他执笔起草了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本,将长城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遗产进行申报。长城以其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成为中国第一项世界文化遗产。
科技赋能向未来
背着设备爬上长城垛口,放飞无人机,将拍摄内容上传数据库并与资料进行精准比对……这是河北秦皇岛山海关长城巡护员张鹏每周一次的“功课”。自2017年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执照并正式加入长城保护员团队,张鹏是最早使用新技术巡查长城的保护员之一。
与传统的徒步巡查相比,无人机可以前往更多人力难以勘察的地段,进行全方位拍摄记录,更全面地留存和对比长城的保存状况。此外,长城保护员还可以将巡查途中观测到的墙体变化情况、重要观测点位记录上传至专门的系统软件,实现发现特殊情况后的快速呼救和及时救援。新技术的应用让长城保护更便捷、高效。
而对司马台长城保护员周文军来说,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直播,讲述长城历史文化和周边民宿故事,已经成为他宣介长城的重要方式。在周文军看来,如今的长城“火”了,也“活”了,古老的长城和新鲜事物相结合,长城瑜伽、长城观星、长城舞龙等文化活动应运而生。
打开“云游长城”小程序,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清理、砌筑等修缮工艺,感受长城文化内涵和保护修缮的科学理念,小程序上线不到3个月就有超过300万人次体验。“云游长城”小程序在虚拟世界中复刻出真实的长城景观,包含地形、植被、水面和长城结构等,并利用游戏制作技术呈现全局光照效果和实时渲染,为观众打造了超写实、沉浸互动式的修缮体验数字场景。2023年,“云游长城”(香港版)被引入香港中小学,与学生课本结合,形成互动学习模式。
从一砖一石的手工测绘,到科技感十足的遥感检测、3D建模;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从学识渊博的学者专家,到锐意进取的公司企业……长城修复接续传承,凝聚起中华儿女的家国情,见证古老长城的历久弥新,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