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文化公园·五周年问答丨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来源:央视新闻作者:时间:2024-03-14 10:17:50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今年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五周年,为积极宣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理念和思路,充分展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中国之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结合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这一主要工作,从多重维度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积极建言献策。

本期嘉宾: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原馆长韩子勇

记者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韩子勇: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这些大尺度文脉、文象,横到边、纵到底,横平竖直弯折勾,写出一个“国”字,是我们伟大的文化空间,留下了中华民族深沉辉煌足迹和精神血脉,集中体现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集区。以此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打造全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标志。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首创,体现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创新。国家文化公园,以文化为主题,尊重文脉文象的生成结构和传承发展规律,体现系统性整体性,是高度的文化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用公园这样的载体,推动共享共建,是“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记者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国创造”,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呢?

韩子勇:“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以黄河、长江为例,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长江流过中华三级地阶、皆在中国域内,从古至今,黄河、长江流域,都是族群、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多元多样、绚丽多彩的地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两条大河,在漫长历史和空间中流动的,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一体化”力量。大运河,这条人工大河,沟通五大水系,以非凡之力,进一步加固“一体化”结构。长城从大海到西域昆仑,“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如同金光闪闪的焊缝,连接农耕游牧,连接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锋面,一次次锻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与强度。而长征,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命运远征。国家文化公园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要坚持守正创新,您认为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该如何辩证地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韩子勇:守正是要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坚持价值导向。比如长城,是中华民族勇气、力量和团结的象征。近代又成为爱国主义的精神源泉,写进国歌里。1984年,“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形成广泛影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守正,用这八个字来概括,就十分恰当。长城旅游一直是热点,我们在长城保护和旅游发展中,会有很多新思路、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离其“正”,这就是要坚持爱我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他几个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是如此,要坚持核心价值,坚持正确导向,同时加大创新和利用,使这些核心价值更加彰显,打造中华文化标志。

记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最早被确立的国家文化公园,从2019年两办方案至今,建设时间已经步入第五个年头。您觉得整体建设情况如何?

韩子勇:整体上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五个国家文化公园中是打头阵的,在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推进下,从工作层面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

从思路规划上看,确立“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利用”基本思路,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1+2+15”的规划体系逐步落地实施,每年举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培训班。

从项目建设上来看,累计支持沿线省份70余个项目。在文旅融合方面,以服务乡村振兴等为重点,不断扩大产品供给,积极推出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62条精品线路。

其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进展,在宣传报道方面也是多点开花,去年央广中国之声推出45期融媒体直播《江山壮丽 我说长城》,央视推出6集纪录片《长城之歌》,新华社推出行进式报道《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也是制作了多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视频,大家共同讲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

未来可以着重考虑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困难。首先,机制方面,应该建立稳定的机构,确立专职人员。其次,经费方面,应该有持续性的政策保障。第三,宣传方面,应该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认同和参与的舆论氛围。其实,不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他几个国家文化公园,也都应该解决相关的问题。

记者:如何统筹协调各领域专家意见,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

韩子勇:文化建设和物质建设的一个不同,是文化建设难有“通用技术”。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中国独有,没有现成通用的建设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相关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意见和方案,在制定、评审、实施中,大量专家参与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国家文化公园的首创性、大量文化项目和专业工作,都要求更好发挥各级各类专家咨询论证、价值挖掘阐释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同时,面对新领域、新使命,也倒逼专家提高认识、能力和水平。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也是这样的初衷。

记者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以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为首要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呢?

韩子勇:我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

我国非遗代表作名录建设已近20年,目前公布的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10万余项。我建议控制名录项目增量,更多从“交往交流交融”“向内凝聚”“融为一体”的思路,转向梳理、研究、阐释、拓展名录体系的内在逻辑,归类求同,打破项目边界,突出中华非遗的整体性,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内容。对已有名录体系更要深入分析,突出重点、亮点、契合点、共同体,重心转向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代表作项目,求同归类,突出主题,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持续发力。


监制丨赵军 王磊

记者丨孙鲁晋

统筹丨任慧 高琰鑫

编辑丨李瑞 章宗鹏

联合制作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