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者:时间:2024-02-19 09:26:35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这是八十多年前的歌声,每当旋律响起,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有着共同的情感共鸣,激荡起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长征路上的毛泽东在六盘山的一个窑洞里写就《清平乐·六盘山》。
1949年10月1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响彻云霄。
长城,从它被建造起来的第一天起,就跟中华民族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它是中国人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写照。那么,长城,从“砖石长城”是怎么涅槃为 “血肉长城”,乃至“精神长城”的?
总台中文国际频道今天播出纪录片《长城之歌》第五集《脊梁》,带领观众走进那些悲壮、伟大的历史时刻,感受长城的“涅槃史”,探究长城两千年来是如何一直在丰富、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
在最深重的民族苦难中,长城曾以砖石之躯护卫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中华儿女又以血肉之躯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这是一道从不曾坍塌,也永远不会被摧毁的精神长城。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动选择。长城,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
长城,历经岁月的垒砌,时光的雕刻,以砖石之躯最终涅槃成为民族精神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