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执淄之手·齐遇长城丨淄川:依托齐长城发展多业态旅游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作者:边锋时间:2023-09-19 10:26:26

在淄川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中,齐长城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是2019年7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为齐长城的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齐长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之一,绵延641公里,其中淄川境内长达50公里,不仅保存相对完整、遗址遗迹众多,而且沿途生态景观独特、乡村古朴秀美。

乡村旅游丰富多彩

齐长城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和边界界定,其建筑选址大多在山间谷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旧址遗迹逐渐成为散落在乡村里的文化瑰宝,更成为激活和带动沿线乡村旅游的重要诱因。

位于淄川西南部的齐长城古村落旅游度假区,核心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总投资25亿元,预计建设周期5年,回报周期9年。“我们以山东省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推动精品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先行区。”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项目村落多建于明清时期,山乡民俗风貌保留较好,国家级传统村落牛记庵开发已经初具规模,依托山村民居开发“百鸟山舍”等高端民宿项目,依托特色农业推出牛记庵蜂蜜、五谷杂粮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还打造了农作物采摘体验项目,让文旅业态更加丰富。目前牛记庵年接待游客量15万人次,带动了周边300多位村民实现就业。

近年来,淄川区按照大景区、精品民宿、传统古村落统筹规划的思路,依托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拍摄和国家级非遗孟姜女传说等,打造推介涌泉、梦泉等齐长城沿线A级景区。此外,对齐长城淄川段内多处国家级古村落进行整体性保护,开设民俗展示馆、乡村记忆馆等体验场所。

研学旅行异军突起

研学旅行作为近年来最火热的旅游业态之一,其巨大的产品需求量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淄川区紧紧抓住研学旅行的风口,积极开展齐文化传承创新突破行动,不断增强齐长城沿线景区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式体验,赋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站在齐长城遗址,映入眼帘的不仅有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还有千奇百怪的地质风貌,更能感受到悠悠齐风,研学就是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的融合,而这里也是了解齐文化重要课堂。”正在潭溪山景区研学的小刘说。

淄川潭溪山景区将齐长城文化与自然文化相融合,推出了“荒野向上营”等课程,通过农场劳作、荒野厨房、山系烧烤、探秘齐长城、寻找百宝箱等内容,充分调动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而在淄川区太河镇,则依托辖区潭溪山、云明山、传统古村落和现有乡村休闲旅游基础,通过对太河齐长城历史文化、古村民俗文化深度发掘,在这里打造了峨庄艺术写生小镇,集生态观光、写生摄影、研学旅游、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古村体验、养生度假等于一体,年接待师生达10万人次,年营业额3000余万元。

红色旅游浸润人心

齐长城不仅在2000多年起到防御作用,在近代齐长城遗址沿线也燃烧着抗战的火种。近年来,以抗战题材的纪念馆、展览馆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旅游日益火爆,齐长城沿线的黄家峪惨案展览馆、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等都是其中典型代表。

今年暑假期间,位于淄川区岭子镇的黄家峪惨案展览馆成为热门打卡地,一批一批的市民、游客以及研学团队慕名而来。“看完展览心情既愤怒又压抑,历史不容忘记,我辈应更加努力!”前来参观的党员、大学生王子辰表示。

抗战时期,600余名日伪军突然袭击黄家峪并大肆屠村,制造了244人遇难的黄家峪惨案。2021年,黄家峪惨案展览馆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展出红色书籍及陶艺、针织、雕塑、像章、军功章、纪念章红色纪念品等2.6万余件,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超5万人次。

“展览馆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参观。今后我们将不断深挖馆藏资源,强化社教功能,在讲好抗战历史故事的同时,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历史资源,进一步弘扬好红色文化、传承好革命基因,让红色血脉世代相传。”展馆负责人表示。

未来,淄川还将建设齐长城(淄川段)遗址公园,通过打造齐长城风景道工程、齐长城宿集精品旅游民宿聚集区、“太河里”文旅商贸综合体、齐长城遗址展示段项目等,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齐长城保护、发展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