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作者:宁志中时间:2022-12-06 13:45:00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辩证地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根本,创新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手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辩证地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守正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根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化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意识形态工作,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载体,体现中国人民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人民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辐射效应,促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手段。国家文化公园是全球首创的伟大实践,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发扬“伟大实践、伟大创造”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建设保护理念与模式、体制与机制、形式与语言,不断探索和完善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国家文化公园是全球首创的超大型文化保护利用工程,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的重大探索。要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从管控保护、主题展示和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方面,紧密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不断探索跨区域、多功能、多层次协调推进的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二是创新建设机制。主体功能区、基础工程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四梁八柱”。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文化数字化战略,高标准建设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实施基础工程,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综合功能,进一步发挥国家文化公园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引领作用。
三是创新利用模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根本任务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深入挖掘文化时代价值,创新主题展示形态、区域服务模式、项目营运方式,不断探索体现地区特色、类型特色、项目特色的利用机制,才能让今天的人们读懂历史文化、感受精神力量、增进国家民族感情,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四是创新推进措施。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宏大,涉及面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突出问题意识,破除制约性瓶颈和深层次矛盾,强化政策系统性、区域协调性和措施协同性,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法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层级联动、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局面。
五是创新传播方式。国家文化公园是树标识、展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美丽中国不仅包括自然美、生态美,也包括文化美、生活美。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加强传播主题创新凝练、传播内容创新集成、传播媒介创新整合、传播手段创新运用、传播语言创新表达,充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打造文化和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