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山海关篇

来源:秦皇岛日报作者:记者 马卫庆 唐晓辉 王鸽 刘双喜时间:2022-02-18 15:43:25

山海长城此一绝

巍巍长城,绵延万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中华文化的标志。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

秦皇岛境内长城分布广泛,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城子岭,全长223.1公里,汇集明长城最精华地段,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资源尤为丰富。其中,拥有老龙头、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长城更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区域河北段的4个重点建设区之一。

自2020年以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国推进会、河北省推进会先后在秦皇岛举行,这足以显现秦皇岛段的建设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建设中的重要性。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先后出台,也为秦皇岛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吹响了全面推进的号角。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更好地展示代表中华文明的壮观长城,传承弘扬长城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秦皇岛重任在肩,信心满满。

天开海岳,老龙头长城探首入海,雄襟万里;

锁钥两京,长城第一关紧扼要隘,威震山海;

攀山越岭,角山脊岭上龙首戴角,耸峙峥嵘;

倒挂陡崖,三道关长城据险制塞,峻峭腾移;

……

一处处得天独厚,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绝美长城奇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却全都集于秦皇岛山海关。

自1381年建关设卫以来,山海关长城以最完备的防御体系、最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长城建筑最高水平,举世瞩目。

雄关一立,便是600多年烽火硝烟的历史际会。转眼间,狼烟远去,成为民族的记忆,而历经岁月洗礼的长城,则成为珍贵的宝藏。

山海关境内长城全长27.639公里,从空中俯瞰,长城自入海石城老龙头起,向北越过天下第一关,从角山上岭,至九门口方止。秦皇岛人以长城为傲,无数的中华儿女聚到这里,寻访长城根脉,触摸感受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展开,因长城闻名遐迩的山海关,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一系列重点项目在山海关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行区河北段的一号工程、国家级博物馆——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在角山长城下开工建设。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的建设重在秦皇岛,而秦皇岛段的建设,山海关毫无疑问地肩负起最有分量的担子。

关从海上来

2021年12月14日上午11点,作为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工程建设专班负责人,山海关区旅游文广局局长冯振来到角山下正在紧张施工中的馆址,与现场总工程师岳天辉交流起工作;

此时,办公室里,区旅游文广局党组副书记、长城学会会长郭颖,拿起杯子喝口水,继续埋头在项目谋划的材料中;

上午11点半,34岁的长城保护员张鹏完成了三道关长城的踏查,收起航拍无人机,往家返去……

这些与山海关长城紧密相连的人,正度过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山海关和长城的历史,在他们的心中无比清晰。

山海关地形狭长,山海相隔仅8公里,自殷商聚落,发展至金元时期,设迁民镇。到了明代,作为通向东北要道,位置格外重要起来。

1381年,大将徐达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到此建关设卫,在迁民镇基础上“扩而城之”。

那一年,站在古镇背后的燕山上,向渤海方向眺望地形,徐达胸中怎能不生出一个“妙”字——依靠山势建起长城天险,古来有之;而一道来自海上的雄关险隘,有谁人听闻过?

于“峭壁洪涛,耸汇南北,束若瓮牗”的构想中,一座古代最完备、兼具海防功能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逐渐成形,设立“山海卫”后,山海关始得其名。

随着边关战火不断,明朝廷面临“京师之切,在此山海一关”的严峻形势,260多年间,不断修复、扩建此关。

曾有多少将士在筑城、守城中轮回岁月,将命运相系、生死相托,又有多少人从此不再回返?而他们所留下的,是这样一座城关。

山海关长城以关为核心,与城相连,向南北延伸。南端连海,建石城老龙头;北入角山,则是明长城翻越的第一座山峰。雄浑的关城坐落中心,在东、西、南、北各有城门楼阙,迎向关外的东城楼名为“镇东”,也作箭楼,是古关之魂,“天下第一关”的牌匾就悬挂于楼上,闻名于世。

在关城主体外,东修罗城、筑瓮城,南北分设翼城,形成“前拱后卫、左辅右弼”的完备格局。

山海关长城有9座城堡、10大关隘、43座敌台、51座墙台、26座烽火台、12座墩台,散布着三道关倒挂长城、角山大平顶等野外段落景观。更依地形分为滨海长城、平原长城和山岳长城,完备的规格、丰富的形态、首要的军事地位,在长城各关口中绝无仅有。

从平原段落看,古关如张开双翼的鹏鸟;连着山与海望去,长城形似巨龙缚住险峰,俯冲向下,跨越平地,直插波涛。

至今,当人们登上老龙头澄海楼,便能听风鼓怒涛依旧,正是这唯一的海上长城,留给后人最深沉的遐想,感受最独特的魅力。

70余次新生

临近中午,山海关古城,“天下第一关”箭楼的彩绘歇山重檐顶和68扇箭窗,正沐浴在静谧的阳光中。其下部城台敦厚,而城墙上砖色斑驳、呈现不同工艺,一步一步登楼,似走进历史风雨,也看得出修护理念变更。

于战事中诞生的山海关长城,又历经八国联军入侵、长城抗战以及山海关保卫战等历史事件,在动荡中损毁严重。

到20纪40年代,镇东楼已门窗尽失,彩画剥落,周围多处城墙只剩轮廓。镇东楼兴建时,曾有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威远堂4座角楼护翼,“五虎镇东”,威风凛凛。而那时,所有角楼都不复存在,雄浑的“天下第一关”,“城不见城,关不见关”,如迟暮将军,孤零零地伫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海关长城保护得到了重视。1952年10月,国家即拨款对镇东楼首次大修。

当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罗哲文对修缮进行指导,使镇东楼保持了“古垒斜阳”的韵味,他们“整旧如旧”的观点,也深深影响着后来工作。

此后,在国家、省市文保部门的支持下,修护工作一直在进行。1956年至1958年,相继维修关城东门及两侧城墙和瓮城;1965年,镇东楼附近城墙完成维修。其间,山海关长城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掀起热潮,社会力量踊跃赞助修复长城。在各方支持下,关城外围的宁海城至铁门关段城墙、铁门关豁口券洞、角山长城,以及老龙头入海石城、靖虏台、南海口关等段都相继修复,消失的角楼也重建起来。

1987年,逐渐恢复原貌的山海关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前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理念的完善,使后来的修复工程都更利于保护古迹。

目前,山海关区的长城维修保养工程已有74次,累计投入达8亿元。跨越70年,经历了74次新生的关城,已不完全是那座关,却承载着人们不变的情感和心血,雄风一如当年。

冯振知道,如今,接力棒已握在了他们这一代长城人的手中。

关城人的责任

明长城沿线有上千座关隘,其中山海、居庸、嘉峪三关名冠古今,而山海关地位居首,是为“天下第一关”。家乡有长城雄关如此,山海关人从不掩饰内心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使命。

数十年来,山海关长城的保护工作从未间断,对长城的展示、宣传也从未间断。

对于打小生活在城根下、第一天上班就在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的郭颖来说,长城更像位亲密老友,牵动着她最细腻的情感。

从长城博物馆讲解员走上旅游管理岗位,再到如今成为专家,负责起国家公园项目工作,她一路走来,也亲历着山海关因长城发生的变化。

由于以长城为主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1979年,山海关成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四大旅游景区之一。

经过40多年发展,“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等长城旅游景点,蜚声海内外;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甲申史鉴馆、中国长城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也相继开放,其中,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成为国内最大的长城专题博物馆。

在长城的引力和助推下,山海关获得了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每年有600余万中外游客到山海关领略长城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近几年,“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走进长城脚下义乌兵古村落》摄影联展,“观·山海”长城情境光影秀等重要文化活动,也纷纷在雄关脚下搭起舞台。

2021年10月4日,央视大型节目《直播长城》,又把镜头摇到了老龙头的入海石城上,站在这里落落大方相迎的郭颖,再一次自信地面向全国介绍起家乡长城。

完成讲解任务后,郭颖回首眺望,早已脱下战衣的雄关长城,正温柔相视,盼望着与人们共同前往下一个精彩的故事,那就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又一次未来可期的新生。

巨龙昂首向未来

立春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明媚的阳光温暖地洒向山海关,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从南往北、由海向山、越城而过的古老长城更显庄重、壮观,却又与人间烟火紧紧相依。

远去了600多年鼓角争鸣和沧桑往事,历经持续不断的保护修缮,山海关长城一次次更好地展现出原本的雄姿。而如今,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号角,又在山海关吹响了最强音。

山海关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河北段先行先试的重点区段,将规划建设四大功能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推进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等七大重点项目,一幅宏大清晰的蓝图已经绘就,并在山海间铺陈开来。

长城下的“一号”工程

2022年1月,在万里长城第一山的角山下,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开工仅1个多月,这个国家级博物馆已经雏形初现。

作为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工程建设专班负责人,山海关区旅游文广局局长冯振时不时就往工地来。他总会抬头望向角山长城,博物馆选址的意见如此统一,眼前这段长城起了关键作用。往上仰视,以险著称的角山长城一览无余,是最鲜活的镇馆之宝。

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行区河北段的一号工程。博物馆将建设中国长城文化陈列展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展厅、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博物馆定位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将全方位展示中国长城产生和发展、长城建筑结构与布局、长城历史文化传说、重大战役以及沿线15省市的长城文化、长城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等,并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进行全面宣传展示推介。

博物馆将让山海关汇聚举国目光,成为长城学的研究基地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全面展示博大厚重的中国长城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

保护优先强化传承

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边。与长城息息相关的关城人谈起长城,说得最多的就是保护。

几天前,在老龙头西侧的铁门关长城券门下,今年已经70岁,曾长期担任山海关区文保所所长的郭泽民也开始了一次日常巡查。

郭泽民有40多年保护修缮长城的工作经验,是山海关的长城和文物专家。他的父亲郭述祖当年也曾担任文保所所长,被称为保护长城的先行者,他的女儿也在旅游部门从事与长城有关的工作,可以说是一家三代长城人。

如今,作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相关工作顾问,郭泽民仍不时去沿线走一走。长城管控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券门北边城墙高大完整,仔细看去,新砖与旧砖形成一道蜿蜒的分界线,那是修补的痕迹。这个工程完工在近年,补上的却是消失了百年的雄风。

再往北走,公路旁就能看见刚刚修出坡道的一段长城,由此可以登上“腰排6号”敌台;再向北一点,位于城下的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已列入计划,等待着保护发掘;而通往角山的小路边,北翼城遗址的修护正在进行……

每一段长城渐渐苏醒的模样,在郭泽民脑海中如刻画一般清晰,他对今后保护工作的提升满是期待。山海关长城贯穿城市区,与人的距离那么近,更容易受到影响,要用科学的理念加强保护。

根据山海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控保护区的规划,山海关将全境内27.639公里长城沿线及周边敌台、烽火台以及北齐长城等均纳入范围,对长城文物本体、附属设施及沿线长城军堡聚落的自然整体景观实施严格管控保护,对重点区段的长城本体全封闭管理。按照“保护优先、强化传承”的原则,在真实完整保护长城及附属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基础上,除险加固、合理利用,进行活化传承。

老龙头、天下第一关、角山、孟姜女庙这些著名景区都将被集中打造,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展示区的核心展示园。而从老龙头到角山的长城展示带,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展示带和五花城到孟姜女庙的古御道展示带将成为主题展示区的特色展示带。正在建设中的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也将是展示区的最重要的一处特色展示点。

长城成就风景

两年前,国家将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列为重大部署,山海关的一名野外摄影爱好者张鹏被吸纳进长城保护员队伍。踏查时一身全套户外装备,带上数码相机、无人机,这个年轻人自有他守护长城的方式。他守护的长城,也将被打造成为长城山海关风景道,这也是国家层面的重点项目之一。

2021年12月16日,天色如洗,张鹏驱车经新建的旅游通道直奔角山以北,紧挨着长寿山的三道关长城,熟练地来到能一览全貌的观测点。

眼前,悬崖如刀削般笔挺,长城也随山势俯冲而下,如半空垂落,这一野外段落精华景观,被称作“倒挂长城”。这一关口形态罕见,还在于前后各设三道城墙共守此险,也因此得名。

由于险峻异常,三道关长城攀爬难度极大,而张鹏操控起无人机,几分钟便完成了巡查。

“咱巡护长城的方式,已经更新升级了。”收起无人机,张鹏打开手机软件,上传了自己的踏查线路和拍摄的照片。“用科技手段做辅助,我们现在是长城保护员2.0版。”

张鹏守护的是长城,他也成为长城景观的一部分。

在山海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由老龙头到角山再至长寿山一线,将被打造成为长城山海关风景道,这也是国家层面的一个重点项目。这个项目将完成长城两侧环境整治及风貌提升,配套设置长城旅游步道、骑行道,实施山海关长城防御体系亮化展示。先期主要打造角山路—浅山旅游路—长寿山路—三道关村的10公里长城风景道示范段。

山海关区北营子村,角山路穿村而过,是前往角山长城和博物馆的必经之地,距离不到1公里。这个长城下能听见博物馆建设之声的小村庄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北营子村原为山海关北翼城所在地,裁撤编制后,驻守官兵各谋生计,遂成村落。如今,紧贴村庄的北翼城遗址正在修护中,其上屹立的“腰辅9号”敌台,被长城学者称为“现存最美长城敌楼”,即将从荒芜郊外变为长城风景道一景。

这两年,为抓住机遇,区里帮助北营子提升改造了村史馆,启动长城公社展馆建设。村民们修路、整治环境,提升大樱桃种植品质,将闲置民居打造成特色民宿,一天一个变化。

这也是长城社区参与工程的一个亮点。作为谋划者之一,山海关区旅游文广局党组副书记、长城学会会长郭颖说,这个项目以长城资源带动城区和沿线20个村庄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历史名城的未来名片

从名为“迎恩”的山海关古城西门进入,是探访老关城最隆重的方式。作为古时连接京城御道的大门,其上的迎恩楼高大威武。再往东走,会一路穿过钟鼓楼,到达天下第一关箭楼。

山海关几辈人的付出奠定了古城今天模样,而古城还在变。

在山海关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山海关古城遗址保护利用是三个国家层次重点项目之一。内容包括对山海关古城及周边街区风貌综合整治工程,历史建筑及保留建筑修缮、建筑综合风貌整体提升、街区胡同立面的改造提升、历史街区路面交通、街景小品建设等。

古城里已经呈现出浓厚的文旅融合味道,而以点、线、面相连,形成长城文化综合展示体系,结合东罗城沉浸式演艺公园、孟姜女爱情小镇、“观·山海”长城情境光影秀等诸多文化项目,山海关将建成集参观游览、文化体验和传承弘扬为一体的山海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区。

在“天下第一关”箭楼前,郭泽民完成了探访,再望一望久负盛名的长城雄关,满眼是生机勃勃。不久后,山海关长城的金色名片中,会增添更多标志性的内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海关段将成为一幅立体人间美景,那里长城威仪、山青海碧、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