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王志国时间:2021-12-17 15:19:13
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在维系中华一统、抵御外敌侵略、构建世界和平、促进民族融合与复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新时代,长城文化、长城精神必将绽放出新的耀眼光芒。
长城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印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长城已经伴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更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世纪辉煌。中国有56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国和世界上工程量最大、体量最长的,穿越了15个省市自治区,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和复兴愿景紧密相连。
长城是维系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纽带。中国古代从广义上讲有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分,其中又分为生活方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各个民族,这些民族或发展壮大,或消亡归属,但“大一统”却是他们共同的追求。他们生活在长城内外的不同环境中,是长城担任稳定器、缓冲器、调和器的角色,将他们紧紧联结在了一起,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和谐共生关系,所以长城与追求各民族大一统的目标紧密相连。
长城是保持中华文明的基石。世界历史上曾有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的已经逐渐消亡或分解了,而中华文明还在延续且生机勃勃,重要原因是有了万里长城这块坚固的基石,所以长城与中华民族文明的保持和延续紧密相连。
长城是构建人类和平的盾牌。中国历朝历代受“和为贵”理念的驱使,把止战和生存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从而形成了修建长城的底线思维,即“筑盾不造矛”:宁肯耗尽国家财力去修建规模及其浩大的长城御敌,也不愿意把修建长城的财力物力去发展军事装备杀敌。可以说,长城从第一块砖石奠基开始,就孕育着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基因,这种爱好和平的基因一直延续到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确立与推进,所以长城与中华民族历来追求的世界“和平和谐和睦”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长城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桥梁。“国将兴,听于民”“吏为民役”“天下为公”都是“为人民服务”传统理念的延续。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勠力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铮铮誓言。历朝历代修建长城,除备战止战目的外,还有居住屯田、边境管控、内外交通、生活互利、贸易税收、习俗交流、文化交融等多种功能,包括保障和维护了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这些都是长城内外各族人民美满、稳定生活所必备的条件,所以长城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远大目标紧密相连。
长城是承载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丰碑。修建长城是一项巨大的“国家工程”,在路线选择、关口敌楼设置、选材用料、防御功能建造等各个方面,都融进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从战国开始直至清朝,从蒙恬筑长城到孟姜女“哭长城”,从戚继光长城御敌到1933年长城抗敌,从平型关大捷到击毙日军名将阿部规秀,正是凭着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凭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誓死保卫家国的牺牲精神,一次次奋起,一次次抗争,才筑就了这项伟大的旷世工程,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所以长城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特质紧密相连。
长城是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见证。“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土尔扈特回归,都是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例证。修建长城,使长城内外各民族实现了和平共处,呈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繁荣景象,所以长城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初衷紧密相连。
长城是强大军队和巩固国防的象征。南北朝时期的征南大将军、兵书《三十六计》作者檀道济把军队比喻为万里长城,他一生戎马倥偬、能征善战、所向披靡、战功卓著,后遭诬陷被杀,他激愤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把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国防比作钢铁长城,所以长城与人民军队的强大和国防强盛紧密相连。
长城是世界华人社会的精神图腾。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所以长城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紧密相连。
长城是展示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长城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和金字招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某一个省,但却知道北京有一个八达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无论何种肤色、语言和身份的人,也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白雪皑皑,一踏上神州大地,首先想去的地方就是万里长城,所以迄长城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