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八大亮点解读

来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网作者:时间:2021-12-15 11:09:43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文化景观,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北京长城是中国长城文化史卷的重点篇章,是明代长城中保存完好、价值突出、工程复杂、文化丰富的段落,是中国长城建设高峰时代的杰出代表。1987年,八达岭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方案》,要求相关省份要对辖区内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摸底,编制分省建设保护规划。2020年2月,北京市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2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审议通过了《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同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题审议通过《建设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市委主要领导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明确提出了工作要求;11月,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分省规划。

一、更精准的覆盖——带动长城沿线区域整体发展

北京长城包括北齐和明代两个时期的长城,其中,明长城为主体,主要为砖石砌筑,总体保存较好,连续完整。北京明代长城拱卫着京师与皇陵,是中国长城的精华段落,由东西向和东北西南向两大体系组成,二者在怀柔旧水坑西南汇合。长城大多构筑于崇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著称于世。北京长城赋存环境总体保存较好,长城沿线80%以上地区为山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建设保护规划》规划范围原则上与《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2035)》确定的范围衔接,规划范围秉承统筹协调的原则,与长城文化带划定范围一致,综合考虑长城保护区划界线、乡镇行政边界、自然及人文资源禀赋,以及浅山区、生态保护区等相关规划的各类边界情况进行协调衔接。规划范围涉及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和门头沟区6区的42个乡镇、785个行政村,涉及户籍人口约68万人,约占六区户籍人口总量的30%。同时,充分考虑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六区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总体布局和管控要求。

规划范围内的资源可分为长城资源、长城相关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三大类,共计2873处(片)。其中,长城资源、长城相关文化资源包含了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多类型和不同保护级别的对象,共计2833处()。自然资源包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重要水源区7类,共计40片。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对于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实现北京长城保护利用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更远大的目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北京方案

2021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专题审议通过《建设保护规划》,并强调北京要带头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抓好规划组织实施,重在保护,将保护与传承利用有机结合,推动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保护规划》着重突出科学保护、价值延续,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整体发展,分级分类、统筹协调四方面原则;确定了“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的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形象定位;借助于北京率先启动的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工作契机,凸显北京长城代表性的价值地位和保护利用工作的领先性,推动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益的样板经验,打造建设保护先行区。通过持续接待多国首脑观览北京长城,领略长城雄伟景观及文化内涵,接待好年超千万的长城游客,充分阐释长城文化,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知名文化遗产地位,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做亮中国长城文化金名片。

《建设保护规划》明确了“漫步长城史卷的历史文化景观示范区”和“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典范区”的建设保护目标,使之成为展示中国长城历史文化景观的最优资源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的北京段应成为中国长城历史文化景观展示的示范区,为社会、当地人民提升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地方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服务。

三、更科学的布局——“一线五区多点”构建公园架构

《建设保护规划》根据长城所在区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山脉沟域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村镇资源条件等保护发展要求和资源禀赋,确定“一线、五区、多点”的整体空间结构布局,通过保护线、整合区、做亮点,展现北京长城历史文化景观,弘扬当代中华文化强国精神。“一线”即长城资源主线,是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主体,也是展现长城核心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区,主要落实严格保护管控要求;“五区”即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个重点区域,是古代军事防御要地,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居庸路的居庸关、八达岭长城,黄花路的慕田峪长城,古北口路的司马台长城和古北口镇,已经是成熟的长城开放景区;“多点”即区域内多个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传统村落、旅游景区等,是体现北京长城文化代表性特征的重要资源点。

《建设保护规划》分为近期、中远期实施。近期实施目标到2023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北京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初步落实,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4个重点区域建设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中远期实施目标远景展望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全面建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全面建立。

四、更合理的功能——重点建设四类功能区

《建设保护规划》根据北京长城和沿线相关文物和各类资源的特征和条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

1.管控保护区1片由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世界文化遗产区及新发现发掘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组成,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对文物本体及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建设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

2.主题展示区5片由展示主题明确、价值突出、边界明确、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空间组成,其中包括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三种形态。核心展示园由开放参观游览、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国家级文物和文化资源及周边区域组成,是参观游览和文化体验的主体区。集中展示带以核心展示园为基点,以相应区域的文物资源为分支,汇集形成文化载体密集地带,整体保护利用和系统提升。特色展示点分散在主题展示区内,或邻近区域,具有特殊文化意义和体验价值,可帮助公众体验和理解长城文化。

3.文旅融合区20片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便可观可游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重点利用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4.传统利用区90个由北京长城沿线具有长城历史或文化内涵的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传统生活生产区域组成,作为长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适当控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步疏导不符合建设规划要求的设施、项目,形成国家文化公园优良的人文环境。

五、更完备的配套——整合提升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

根据《建设方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求,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以及远期至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成的发展目标,结合北京市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聚焦“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类关键领域基础工程。保护传承工程着重实施长城抢险及研究性保护工程,探讨研究型精细化保护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发掘工程通过长城文化、长城精神的系统研究,突出“万里长城”整体辨识度,构建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环境配套工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及村镇综合整治,配套改善旅游线路,贯通重要节点,修复空间环境,完善道路设施,应急设施,公益设施,同时推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形象标识系统;文旅融合工程包括建设文旅示范区,培育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科学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深度体验游和研学旅行,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展户外活动品牌塑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数字再现工程加强数字建设,逐步实现主题展示区网络全覆盖,连接国家文化公园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对北京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逐步实现全部长城开放景区数字化导览解说覆盖系统。

六、更瞩目的项目——推动实施十大标志性项目

《建设保护规划》明确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标志性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3项,北京市级7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头号建设工程——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建成全面展示阐释中国长城历史脉络及长城文化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长城文化研究的学术殿堂,全国文化中心、国家长城文化公园长城精神传播的高地,国际长城文化交流互鉴的国家级平台;示范样板工程——箭扣长城保护修缮及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建设,为明代长城本体保护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样板;打造经典品牌——北京长城文化系列节庆活动,多方面打造北京长城文化节品牌,提升北京长城文化影响力,宣传弘扬长城文化精神。北京市级项目包括打通叫响“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构建集交通、文化、体验、游憩功能于一体的国家风景道体系,协同北京北部六区及京津冀一体联动;联动提升八达岭长城世界遗产核心展示区(含居庸关和关沟72景),彰显中国长城主要关口的标志性带动作用;整合提升慕田峪—箭扣长城文旅融合区(含渤海所、北京结、九眼楼),探索慕田峪景区与箭扣长城联动模式设立“万里长城”主题标识区;协同提升古北口—司马台长城文旅融合区(含蟠龙山、五里坨、潮河关),探索地方乡镇为主体、军地合作、省际联动等不同形式的长城景区开放模式,设立“万里长城”主题标识区;统筹建立“长城人家”“长城村落”北京乡村联盟,开展北京市“长城人家”“长城村落”挂牌活动,真正形成长城民宿和长城村庄的品牌;建设“八达岭长城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深入发掘整理长城公众记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展示;制作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题纪录片,宣传长城国家公园建设意义,深度记录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程和成效,营造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支持的良好氛围。

七、更聚焦的组团——集中打造5个核心区域

践行“整合区域资源”的规划思路,根据长城沿线资源富集程度,以历史上的“明星”长城冠名,确定了马兰路(平谷区)、古北口路(密云区)、黄花路(怀柔区—延庆区)、居庸路(昌平区—延庆区)、沿河城(门头沟区)五个重点区域涉及长城墙体长度约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的10%。

1.马兰路重点区域位于平谷区,涉及现金海湖镇、黄松峪乡。东起平谷区长城段1号敌台,西至平谷区长城段18号马面(北寨长城段1号马面),长城墙体长度约26千米。该段长城明代属蓟镇马兰路辖。明长城将军关段为国家级重要点段。重点区域特色定位为“长城+户外休闲”,并作为京津冀长城保护协同管理试行区。

2.古北口路重点区域位于密云区,涉及现古北口镇及河北省巴克什营镇。东起密云256号敌台,西至密云376号敌台,长城墙体长度约30.4千米。该段长城明代属蓟镇古北口路辖。古北口—金山岭段为国家级重要点段,古北口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重点区域特色定位为“长城+历史名镇”,并作为京冀长城景区协同发展试行区。

3.黄花路重点区域位于怀柔区和延庆区,涉及现怀柔区渤海镇、雁栖镇、延庆区四海镇。东起雁栖镇莲花池村东75号敌台,西南至响水湖景区段长城198号敌台,西北至延庆区111号敌台,北至延庆区302号敌台,长城墙体长约30千米。该段长城涉及明代昌镇黄花路和宣镇东路、南山路。明长城慕田峪段和箭扣段为国家级重要点段。重点区域特色定位为“长城+传承样板”,并作为跨区长城协同保护利用试行区。

4.居庸路重点区域位于延庆区和昌平区,涉及昌平区南口镇、延庆区八达岭镇。东起延庆区14号敌台,西至延庆区94号敌台,北至延庆区257号敌台,南至南口城堡,长城墙体长约38千米。该段长城明代属昌镇居庸路辖。明长城居庸关段和明长城八达岭段为国家级重要点段。重点区域特色定位为“长城+国际名片”,并作为跨区长城景区协同发展试行区。

5.沿河城重点区域位于门头沟区,涉及斋堂镇。东起斋堂镇沿河城东岭城墙,西至沿字拾壹号敌台,长城墙体长约4千米,以及连续无墙体连接的“沿字号”敌台线。该段长城明代属真保镇辖。明长城沿字号敌台黄草梁段为国家级重要点段。重点区域特色定位为“长城+红色文化”。

八、更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公园运行机制

2017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委决定成立由市委书记蔡奇任组长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并成立包括长城文化带建设组在内的七个专项工作组。2019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高位协调,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原有专项工作组的基础上,增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北京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在体制机制上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范畴。2021年3月,经报请市委主要领导同意,设立北京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统筹指导。

对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等任务要求,建设保护规划中确定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区参与、强化督促落实六个方面的规划实施保障。为了明确北京市各项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2023年)》,通过实施方案提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探讨研究协调共管的运行模式与机制;围绕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推进目标,在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生态保护等方面,选择有较好实施条件及代表性重点项目多部门协调推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打造成中央改革部署真正落实到地方实践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