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直播长城丨到老牛湾看长城与黄河“握手” 听一段高亢过瘾的蒙汉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作者:时间:2021-10-04 15:53:02

长城,如巨龙蜿蜒盘旋在中华大地,耸立于巍巍山岗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力量。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灌溉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黄皮肤的中国人。

在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中华民族的两大重要象征——长城与黄河交会握手。

清河县的长城修筑在悬崖峭壁形成的山险之上。明清以来,大批中原百姓,跨越长城,将其饮食、风俗、技艺,带到长城之外。

不断交融碰撞,造就了今天这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包容、多元的精神内涵。

明代烽火台“望河楼”俯瞰黄河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不过老牛湾。老牛湾地处黄河“几字形”右侧大拐弯的深处,南北奔流的就是黄河主道。

屹立在这片断崖之上的方形建筑,就是明代修建的烽火台,叫“望河楼”。

绿树掩映中呈矩形的墙体,就是过去用于戍守屯兵的老牛湾堡。从空中可以看出,它的形制比较完整,墙体由黄土夯筑,外包砖石,还有一些民居散落。

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界,农耕和游牧文明自古便在这里融合交汇。这种交融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一种在当地非常流行的民歌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也叫蒙汉调。

蒙汉调传承人 王伟业:蒙汉调是来自明清以来中原百姓的“走西口”,改变了当地的社会格局,形成了蒙汉杂居的状况。蒙汉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相互交融,逐渐产生了蒙汉调。它是以鄂尔多斯蒙古短调民歌为母曲,填上汉语歌词。并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陕北和晋西北民歌的特点。

除了艺术形态,长城内外的交融更是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窑洞在当地非常普遍,而且很多地名也非常有意思,比如忻州窑、山西窑等,频繁往来可见一斑。

当然,更为直接应该就是饮食了。抿豆面,莜面,这些源自山西等地的美食,也是这里的美味家常。布艺、剪纸、瓷艺等技艺,在融入当地特色后,也成了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长城从一个单纯的建筑,延伸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各民族的百姓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城内外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