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直播长城丨丝路长城遗址挖掘——揭开汉代丝路文明的神秘面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作者:时间:2021-10-03 19:04:33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作为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就是保卫和防御,是安定与和平的重要保障。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不仅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奇观,也是记载中华民族历史、展现中华儿女勤劳智慧、坚强勇敢本色的一座丰碑。 

丝路长城重要的驿站——悬泉置

100年前,德国探险家李斯霍芬首先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确定河西走廊为亚欧往来通商的主要道路之一。此后中外考古学家苦苦寻找能证明丝绸之路的有力证据。 

对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挖掘,不但出土了大量的丝绸、纸张等珍贵的文物,还同时出土了两万五千多枚汉代简牍,解开了汉代丝绸之路长城驿站的重要秘密。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在采访中,我们找到了距离敦煌市区64公里处的一个叫悬泉置的汉代遗址,置就是古代传递文书和接待来往过客的驿站,而悬泉两个字就得名于我身后的泉水,这也是方圆120公里内唯一的一处泉水。 

正因为有了这一方泉水,解决了要害地段的用水之难,驿站才能得以留存。这个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汉代遗址,在1987年终被发现。

何双全是遗址的发掘队领队,在1990年至1992年的三年间,他带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几名研究人员,渡过了三个严冬和两个酷暑,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何双全:从出土的文物看,前后堆积了300多年,横跨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代,里面出土的文物最多的还是汉简。 

通过考古研究断定,“悬泉置”是西汉时朝廷设立在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驿站,为保障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畅通,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在古驿站遗址最西侧的一个区域内,何双全发掘了大量汉简、丝织品、麻鞋,其中,光是记载接待西域使者的汉简就有600多枚,当中记载康居国王派使者到长安的汉简,更是让古丝路一下就生动了起来。 

在长安到敦煌这一长约2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上,这样的驿置多达八十余个,但迄今为止仅有悬泉置被发现。在悬泉置中发掘的25000余枚汉简、丝绸残片、耳杯、勺子、纸张等7000余件各种文物,是丝绸之路名副其实的见证。

阳关汉长城:石杵夯筑 因地制宜修建

在阳关博物馆的长城教学科研基地,我身后就是这里人气最旺的修建长城体验项目。阳关汉长城的修建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夯砖垒墙,这里长城的修建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斗转星移,现在的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这些互动体验项目,丝路文化、长城精神也将在孩子们身上接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