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长城工匠夕阳红——记怀柔区文物管理所技术指导专家程永茂

来源:北京怀柔官方发布作者:时间:2023-11-22 14:50:00

头戴红色安全帽,手里拄着一根木棍拐杖,脖子上挂着一台傻瓜相机。每每在长城上见到程永茂,都是这般模样。

一位67岁的老人,本可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却常年奔波于高山之上。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这位可敬的老人?痴迷、爱恋、精益求精……答案就在巍巍的长城之上。

1973年,为了有一门养家的技艺,只上到小学五年级的程永茂开始跟着舅舅学习瓦匠活。1991年,他进入北京怀建集团园林古建公司,参与了红螺寺大雄宝殿古建的复建工程。在此期间,程永茂遇见了对他影响深远的师傅朴学林先生,有幸成为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延字辈传人。

2004年,程永茂接手了他的第一个大规模长城修缮工程——黄花城段长城,到如今,他参与修缮的长城已经近2万米,2019年到2023年共抢险加固了13座敌楼。“他对长城是真有感情,砌砖都亲自上阵指导,干起活来没有黑夜白天,过节都不能耽误他上长城,他对长城倾注了全部的热爱。”这是身边人给他的评价。

2016年6月,箭扣长城一期抢险修缮工程启动时,“长城应如何保护”的社会讨论非常热烈,箭扣长城的修缮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箭扣长城中的“鹰飞倒仰”段,被称为万里长城最险段之一,这里的坡度接近80度,每一级台阶只有几指宽,还全都是即将脱落的搓脚石。这段长城的修缮,对程永茂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鹰飞倒仰”段坍塌了大概四十多米的墙面,几百斤重的石条滚落至二三百米深的沟底。人搬不动,骡子也拽不动,程永茂只好让工人们用卷扬机拉住石条,拉个六七次才能使这些石条归位。程永茂凭着执着的敬业精神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修缮后的“鹰飞倒仰”,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修缮的痕迹,保留了古长城的原貌,但踩上台阶又感觉结结实实、稳稳当当,不用再担心城砖脱落了。

程永茂作为长城修缮技术负责人,工作认真,对工程质量一丝不苟,对技术精益求精。他对工人施工要求非常严格,出现不合格就返工,决不迁就。他严格遵守最小干预,坚持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的“四原”原则。而对于那些他认为古人修得格外精巧的地方,就会停下来欣赏良久。

每次到施工工地进行技术指导,程永茂都认真检查上个星期的工作成果。他随身携带数码相机,将他认为修得好或不好的地方拍摄下来作为资料存档。他要求工人必须将长城上原有的碎砖复位,尽量将碎砖拼成一块砖石,“如果实在找不到了,再用咱们的新砖填上空位。”因为对长城爱得深沉,已是花甲之年的他至今依然奋斗在长城修缮第一线,仍保持着每周至少爬一次长城的习惯。

长城修缮看似简单,其实干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在程永茂看来,要尽可能保持墙体原址不再继续损坏,延长它的寿命,还要进行最小干预。施工时能用老砖的地方用老砖,能不加新砖就不加。修缮方案和工艺都是经专家反复论证、国家文物局审批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每个修缮的部位他都会仔细地琢磨,指导工人时也很认真。

2018年至2022年箭扣二期、三期、四期修缮工程中,程永茂与专家实地调研,多次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现场监督管理,在保证长城本体结构安全的同时,保存了箭扣长城的原有风貌,赢得了公众认可,为全国长城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程永茂总结出了一套“五随”法,即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程永茂要求,修缮长城的过程中,要修旧如旧,保持古长城的风貌,修出遗址长城的风韵来。经过19年的不断探索,程永茂还逐步总结出了多方面的运输方案和工法。对于修缮流程和每个环节的细部问题他都了如指掌。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北京市长城修缮定额编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在长城修复由大面积修缮到逐步开展研究性修缮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长城的修缮工艺传下去,这是程永茂最挂念的事。2022年10月,他把培养多年的4名瓦工正式收入门下。他还把最珍视的、收藏多年的师傅传下来的瓦刀传了下去。一把瓦刀蕴藏着兴隆门瓦作几百年的传承,是手艺,更是精神。为此他培养多年,也考察了多年。

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在箭扣长城挂牌;10月,程永茂获得“最美长城守护人”称号。2022年7月16日程永茂作为嘉宾登上“开讲啦”节目讲台。今年,程永茂又荣登中国好人榜一季度榜单。近几年,中外媒体共40多次采访报道他,仅纸媒就刊登报道近30篇。11月1日,“2023年北京榜样”年度候选人发布,程永茂入选。箭扣长城修复工程,总结提升了长城的保护理念和实践方法,对全国长城保护工作起到了示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