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洞见长城》:洞见千年时空 续写长城华章

——范学新:文博专家的“长城梦”(下)

来源:延庆报作者:记者 吴冰时间:2023-10-19 22:50:00

范学新作为文博专家,在访古寻今的历程中与长城缔结了深厚的感情,浓浓的长城情怀,又让他把文物保护与长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本期《洞见长城》跟随范学新的脚步,带您走近延庆长城沿线的古村落及文化,感受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劈山长城

“斩山筑城 断谷起障”古村落里藏着的长城故事

延庆历史上著名的八大寨之一凤凰台遗址

明王朝建立后,随着蒙元势力频繁入侵,北方边境的防御局势愈发严峻。面对着强悍的游牧民族,加强和巩固边疆防御,保境安民迫在眉睫。除了早期对原有长城进行修缮、加固之外,到了明朝中叶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今天,在大榆树镇小张家口地区发现的28座古代砖窑遗址,经专家考证,就是当时修筑长城烧制城砖的地方。

“这个窑是保留相对完整的一座砖窑,大概保留了二分之一左右,它是一个平面,呈圆形,我们叫作马蹄形砖窑。现在看到两侧,露出那个烧的板结的位置,应该说是窑壁,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可以隐约烟道的位置,说明它这个工作面应该在这个土崖子的上方,保留的是一个剖面,保留相对比较完整。”范学新带领记者来到了位于小张家口村的古砖窑遗址前,细致地讲解道:“正前方的土墩,就是明代南山路边垣其中的一个敌台,每个敌台距离墙大概有一米多宽。那些长城、那些砖窑,烧的砖应该主要给这些敌台包砖的。”

天高云淡,古朴的风貌,迥然不同的环境,更能让人思索过去,遥想未来。

延庆有15个乡镇376个村落,但是能称之为“古村落”的村落却并不多。他们有的曾经是边塞军镇,有的扼守交通要道,随着时光的沉淀,静静地矗立在山谷里或长城边,寄托着村民心中的归属感。小张家口一带是长城历代修筑的汇集点,多个朝代的长城都途经此地,目前发现的就有燕、秦、汉、晋、北齐、北周、隋和明代八朝,土、石、砖、劈山四种类型古长城遗迹,是北京市境内古长城遗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堪称“长城大观园”,是长城历史教育的活教材。延庆在战国时期属于燕国上谷郡管辖,清光绪年间的《延庆州志》记载:“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指的就是小张家口地区的长城遗址。

范学新说:“在小张家口有好几十处长城砖窑遗址分布于村子土长城两侧,其中有5座保存较为完好。据考证,小张家口的砖窑就是明代修建八达岭长城烧制城砖的地方。”

古丘且共群山舞,残城蜿蜒待诸侯。

总为登高悟谒语,万古流殇千古愁。

在小张家口村西北,有一座高200米的寨坡,它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凤凰台遗址,是延庆历史上著名的八大寨之一。站在凤凰台上,妫川大地尽收眼底。如今小张家口村静卧在青山翠谷之中,带着历史的斑痕印记,守望着今天的长城故土……

范学新介绍:“这里有一段独特的劈山长城,它不用砖、不用石也不用土,而是将山劈开形成城墙。据专家考证,‘斩山筑城,断谷起障’这种独特的修筑长城的方式在万里长城中实属罕见。经统计,小张家口地区现存烽火台9座,属明长城和早期长城遗址。”

自2012年开始,范学新与延庆区文物爱好者自发组成了编写小组,利用节假日对全区近40个村庄进行实地走访,并对小张家口在内的13个有特色的村落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历经两年多的实地调查、走访、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撰了《走进延庆古村落》一书。以延庆古代交通线路、河流流域、长城防线等为线索,分别将关沟古道沿线、妫河、黑白河沿线、山道沿线、长城沿线等13个村庄按照不同主题串联起来,对延庆村落、聚落形成的渊源进行探究,对优秀的村落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

延庆的年画门神 竟是守护长城的民族英雄

范学新介绍鼎建碑

延庆年画门神:谭纶和赵羾

范学新作为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的研究馆员,不仅经常到延庆有长城的区域实地踏查调研,还会根据掌握的资料和知识去发掘故事。2015年,范学新参与了延庆长城历史人物的挖掘项目,他和文物爱好者们利用半年的时间查阅史料、走访考察、向专家咨询,对谭纶、赵羾(hóng)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了考察论证。经过创意、设计、修改等环节,最终将谭纶、赵羾两位历史人物,以年画门神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这两位人物,在史料中有着很高的历史评价。其中手持“火铳”的谭纶参与了当时长城的修缮、改建工程,对明代长城的御敌固疆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这块碑是当时八达岭长城修缮时候出土的叫鼎建碑,是隆庆三年修长城的题名碑,记录着当时修长城敌楼时候一些官员的姓名。”范学新指着鼎建碑说道。“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隆庆三年,夏孟之吉,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宜黄谭纶。这个谭纶就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人物,因为整个八达岭长城的修建应该跟谭纶有直接的关系。”

题名碑是参加修筑长城官员荣誉的体现,也是一种质量监督手段。目前,在延庆、密云等处发现过十多块类似的碑刻,但都是隆庆四年、五年和万历六年的题名碑,而这块碑刻,是明代延庆长城沿线,目前发现的纪年较早的一块长城题名碑。此块碑的发现,证明隆庆三年即1569年,八达岭南十楼一带的砖石长城和敌楼就已经完工了。此后,隆庆四年、五年,八达岭段长城的空心敌台陆续竣工,从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

从居庸关至山海关,长城如腾龙盘桓,飞入云天。谭纶修建敌台3000座,藏兵蓄甲,楼堞(dié)相望。今天,世界瞩目的八达岭长城,成了中国的外交文化名片,更是延庆人的骄傲。延庆需要记住这位,在历史上对长城的修缮、改建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谭纶。

新时代长城路上的京张首条文物游径

三朝御路示意图

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地带,因此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历经战争与和平的风云变幻,沿线以长城为地理依托和文化载体,积淀了一条绵亘万里的“长城文化带”,延庆处于北京长城文化带和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重要历史地理结点,具有“贯通南北、横跨东西、俯仰古今、传承未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延庆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的结合部,南山的石峡、关沟、德胜口、四海口,北山的黑峪口、黄峪口、太安山、海陀山等等都是连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历经辽、金、元三朝统治,延庆形成了多条沟通南北都城的御用通道、驿道,作为三朝统治者“捺钵”(即行在、行营的意思,就是当时皇帝临时驻地办公的地方)往返的必经之路和驻跸所在。

结合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经验,范学新发现,在捺钵的线路里,属西边线路最为成熟,沿线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于是他便提出了以捺钵西路为主题的文物游径,让文物保护、文化发展在文旅融合的驱动下释放光彩,促进长城文化与旅游、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范学新说:“缙山道是元代的捺钵东路,实际元代的皇帝每年秋天的时候是从捺钵西路(今河北张家口、崇礼方向),一直到延庆的榆林、八达岭这条线回来的。为了更好地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我们把沿线重要的文物景点,尤其是国保单位、跟长城有关的,结合在这条古代交通路线中,用这条路线作为一个牵引,同时结合沿线周边的文物,把这些文物资源跟旅游路线结合起来。”

2023年7月,在共同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大背景下,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深入挖掘京张两地文物资源、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共同推出了首条文物游径——捺钵西路探秘之旅。捺钵西路探秘之旅,串联起沿线的八达岭、古崖居、鸡鸣驿、大境门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条路线凝聚了京张地区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每一个地点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仿佛穿越时光,领略京张地区的文化之美。

调查测绘、考古勘探、方案评估、抢救修缮,30多年里,范学新在文物保护管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行政审批的工作一线挥洒汗水。在妫川大地还有很多像范学新一样的长城人,兢兢业业、用心用情投入到延庆文物资源保护和文化挖掘的工作当中,他们有的已是耄耋之年,有的正青春洋溢,他们用一颗颗炽热的心,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中国故事,用实际行动推动延庆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向纵深发展,就像长城精神一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