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大力促进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融合发展

来源:大河网作者:张佐良时间:2023-07-25 19:50:00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

河南是唯一拥有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省份,也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属于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相关文化资源在河南境内分布广泛。其中,尤以郑州、洛阳、南阳(宛)最为丰富,呈现出点多、线长、带宽、面广等显著特征。历史上三地人员交往频繁、文化交流活跃、经济联系密切。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要坚持实践先行、理论创新,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和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充分发挥郑洛宛三地国家文化公园叠加优势,全力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为推动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为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为传承弘扬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一、设立国家级融合示范区

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的重大意义,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积极申报设立国家级融合示范区,打造区域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新引擎,优化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一是编制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划理念,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文化数字化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多规合一”原则,统筹兼顾国家文化公园和城乡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区域联动、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有支持政策、专项资金、年度评估和奖惩激励的闭环政策体系。

二是申请设立国家级融合示范区。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规划方案审查合格后,上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申请正式设立国家级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

二、构筑“金三角”空间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科学布局。根据郑洛宛自然地理、社会文化资源禀赋,结合国土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文旅整合发展等规划,实施文化引领、文旅融合、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战略,构筑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金三角”立体化空间发展格局。

一是“三极”引领。以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中心城区为顶点构成“金三角”格局,以连霍高速、二广高速、郑栾高速、焦唐高速、兰南高速等为交通干线,联结三地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片区。发挥郑洛宛国家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引领作用,促进文旅业态、产业、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两带、两廊”支撑。建设沿黄生态湿地、文化遗产公园、黄河文化公园、河洛汇流处、黄河小浪底交通文旅等融合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带;修复贾鲁河等大运河水系,建设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等,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带;建设新密魏长城、南阳楚长城,打造郑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廊道;建设南阳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线路景区,打造南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廊道,共同为融合示范区发展提供骨干支撑作用。

三是“多点”辐射。郑洛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以郑州市、洛阳市相关区域为重点,建设黄河文化公园、黄河花园口风景区、孟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洛邑古城特色景区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要以郑东新区、郑州高新区、惠济区、金水区、荥阳市、中牟县为重点,建设郑洛通济渠、偃师水工遗存、洛汭严关、仓储、桥梁等相关遗址、景区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重点建设新密魏长城、方城楚长城遗址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方城县鏖战地独树镇为核心区,桐柏县、方城县为重点区,唐河县、淅川县为拓展区,打造好新集乡、湖阳镇、马振抚镇、拐河镇、荆紫关镇等重点乡镇。新时代郑洛宛要全域协同发力,百舸争流,百花竞放,实现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三、培育文旅产业生态系统

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并重、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并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完善文旅产业全链条,促进国家文化公园多业态融合发展,为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一是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挖掘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精心提炼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讲好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故事。大力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实施“留住河洛乡愁”“非遗驻校”“非遗驻社区”计划,积极承办黄河非遗大展,建设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做好非遗生活化传承,建好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长征等革命历史文化梳理,创新南阳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红色旅游设计与展示理念,提升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吸引力。

二是推动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古都文化等文化资源,发挥文旅融合、拉动、集成功能,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与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巩固乡村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传统业态,升级考古体验游、人文研学游、非遗文创、康养体育等优势业态,培育实景演艺、创意国风、沉浸式体验等时尚文旅新业态,统筹文化、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带一韵”计划,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推进文旅企业快速成长。积极培育郑洛宛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着力扶持壮大一批引领型、带动型、示范型文旅龙头企业,精心培育本土专、精、特、新中小微文旅企业。做大做强河南文旅投资集团、洛阳文旅集团、南阳文旅体投集团,成立郑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支持文旅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挂牌上市,培育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业态文旅企业,提升规模化水平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四、构建特色主题线路体系

在整合优化经典线路的基础上,规划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形成主分结合、大小配套的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特色主题线路体系。

一是建设龙头旅游景区。对标世界知名文化旅游景区,在郑洛宛选择一批基础好、优势足、潜力大的重点景区,着力提升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品业态,提高服务品质,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形成龙头带动效应,为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建设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楚长城数字化展示体验馆、方城鏖战独树镇纪念馆等。

二是打造主题精品线路。重点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休闲游、体验游、研学游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突出“华夏之源”“天下之中,融汇四方”核心理念,整合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探源华夏”“天下中·文化融”等精品线路。聚焦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古都、非遗、寻根等相关核心文化概念,推出“两河印象·黄河文化游”(沿黄生态廊道、黄河湿地、河洛汇流处等)、“大河安澜·治黄水工游”(小浪底水利枢纽、西霞院水库、陆浑水库等)、“天下粮仓·隋唐大运河游”(偃师商城仓储遗址,洛阳周王朝仓城,函谷关西汉仓储遗址,洛阳北魏皇家仓窖遗址,洛阳隋唐含嘉仓、回洛仓遗址等)、“楚国大关·长城文化游”(南阳方城楚长城遗址、中国楚长城博物馆等)、“红色独树·长征文化游”(唐河、桐柏、方城、淅川荆紫关等相关遗迹)、“梦回京华·古都体验游”(郑州、洛阳相关遗址)、“中原明珠·非遗传承游”(黄河、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等)、“河图洛书·文化寻根游”(洛阳孟津、洛宁相关遗迹)等标志性主题线路。

三是塑造特色品牌形象。高标准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沿黄生态廊道、文化遗产廊道、观光休闲廊道,重点建设以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等为代表的文明探源片区,以郑州商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等为代表的都城遗址片区,展现“华夏之源”品牌形象;重点建设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隋唐大运河仓窖遗址等,展现“大运河之心”品牌形象;重点建设楚长城文旅融合区,展现“长城龙首”品牌形象,重点建设红二十五军方城鏖战独树镇纪念地,展现“北上先锋”品牌形象,提升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

五、打造多元文旅合作平台

郑洛宛三地要秉承新发展理念,东扩西进、南下北上,与周边市县区、相邻省份加强区域联动合作,促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区域文旅协作联盟。加强文旅专业性合作联盟,密切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郑州都市圈旅游协同发展联盟等的合作关系;建立郑洛西(晋陕豫)、郑汴洛、伏牛山等区域性文化旅游协作联盟;谋划成立“国家文化公园旅游推广联盟”,策划开展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文化旅游活动。

二是搭建文旅合作发展平台。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辐射作用,加强区域文旅合作,推动郑洛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嵩山论坛、洛阳牡丹文化节、南阳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等节会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国家文化公园高峰论坛,搭建高层次、高水准对话交流宣传平台。

三是打造国际文旅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联系,设立文化旅游海外推广中心,用好国际知名网络平台,加大文化旅游对外宣传营销力度,强化中原文化的国际表达,讲好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故事,开创国家文化公园的国际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