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国古代为什么持续两千多年修建和使用长城?

来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官网作者:董耀会时间:2023-04-08 14:45:00

中国古代为什么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建和使用长城?解决这个认识问题是探索未知和揭示本源的需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求国家文化公园要“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做好这一点,我们需要思考长城文化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如何回应时代责任的要求,长城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在什么地方。任何文化的形态和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长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也需要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呢?首先需要认识中国古代为什么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建和使用长城。万里长城从东到西,横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长城修建和使用长达两千多年,对保护农耕地区及调整农耕与游牧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王朝大多重视长城的修筑和利用,因为修筑长城,构建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的秩序,是巩固王朝统治的需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长城内外人们和平共处的需要。历代王朝修建的长城,多处于边疆地区,被当作维持王朝统治的生命线。修建长城的地方多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

图片

北京慕田峪长城

中国从古至今,有两大特点,一是人口众多,二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多元指的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各民族所具有并保持的个性和特色,包括各民族在地域、语言、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性。一体指的是各民族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强调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长城文化就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贡献。

我们现在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定要了解长城在历史上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作用。

如果没有长城,中国难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长城,生活在长城地区的族群可能无法融合。长期以来,长城沿线地区各民族通过碰撞和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图片

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

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上。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面临三个基本问题,分别为:生死存亡、构建文明秩序、文明传承和发展。长城与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基本问题息息相关。

生死存亡是人类文明始终面临的第一大基本问题,不能解决生死存亡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与生死存亡相比,任何利益都处于次要位置。长城从产生之初,到冷兵器时期使用功能的结束,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构建文明秩序是人类文明面临的第二个基本问题。人类有合作发展、寻求双赢或多赢的愿望,也有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互相残杀的恶劣天性。在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中,人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建立起各种法规制度,构建起文明的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任何政权都需要一个起码的秩序。我国古代历代统治政权通过修建长城,对农牧秩序进行控制和维系,实现长城区域的社会稳定。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是人类文明面临的第三大基本问题。人类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物种,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文明社会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长城的存在,保障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解决这三个问题不仅长城内的农耕民族需要,长城外的游牧民族也同样需要。古人如果谈威胁,站在长城内外立场肯定是不一样的。从农耕民族的立场来看游牧军队是威胁,反过来站在游牧民族的立场来看,农耕民族军队同样也是威胁。在古代社会,长城起到了构建相对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作用。

图片

北京慕田峪长城

长城是军事防御工程,绝大部分的长城地段没发生过战争。长城的存在客观上调整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减少了双方发生战争的次数,相对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总体上来说,长城内外的不同民族减少了冲突,游牧民族在长城外面游牧,农耕民族在长城里面耕种,双方通过长城的关口进行互市。

当然,修建长城主要是保护以农耕政权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如果没有长城的保障,中华文明存续的时间和文明传承的质量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今天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共同传承和发展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