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40年来,北京名城保护对象逐步扩大、手段更加多元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百个项目稳步推进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记者 陈雪柠时间:2022-11-10 15:46:17

凝聚智慧、汇聚力量,共同讲好名城保护的北京故事。2022“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近日在线上举办。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介绍,自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40年间,保护对象逐步扩大、保护手段更加多元,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成为名城保护的两大重点区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其中提出的100个项目已陆续启动实施。

重点

对老城和三山五园开展整体保护

今年是我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重新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1周年。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年来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在致辞中表示,截至2021年,北京已划定了四批次共49片历史文化街区,公布了三批次共1056栋(座)历史建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批历史建筑得到活化利用,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范例和样板。

张维介绍,作为名城保护的两大重点区域,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对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至关重要。在首规委统筹下,央地形成协同推进重点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合力,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保护利用取得重要进展,贤良祠住户腾退、太庙非文物建筑腾退、社稷坛东西排房拆除及绿化工作完成,清陆军部旧址、皇史宬北院对外开放,为公众提供了更多高品质文化活动场所。

在传统风貌保护方面,本市持续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实施北海医院和天意市场拆除降层,改善传统中轴线景观视廊;拆除积水潭医院新北楼,再现“银锭观山”美景。同时,逐步恢复三山五园地区山水田园历史风貌,公园成群、绿地连片的生态基底初步形成,京西稻田景观也得以再现。

西城区副区长陈朝晖在活动中透露,作为鲁迅先生的故居之一,绍兴会馆已经完成腾退,列入西城区第二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今年已经确定利用方案,计划明年启动修缮。

举措

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

“阳光照进了屋里,也照进了老百姓心里”,雨儿胡同的住户提起居住条件的改善,总有说不完的话。近年来,北京老城探索形成了“共生院”“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换租”等改善民生的特色实践,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介绍,2017年批复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旧城”改为“老城”,一字之变体现出对城市历史积淀的尊重。在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疏解提质,也能够破解老城整体保护的历史困境,换取老城保护与发展的空间。2019年以来,通过各级各类文物腾退工作,18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申请式退租”,40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本市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建设交通安宁无车街区,让胡同逐渐回归到有绿荫、有鸟鸣、有老北京味儿的所在。地安门外大街复兴计划完成,平安大街、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理念

鼓励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2021年,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发布,明确将长城文化带列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范围。同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印发,目标是建成漫步长城史卷的历史文化景观示范区和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典范区。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介绍,《保护规划》中提出的100个项目已陆续启动实施,其中针对“十四五”时期提炼出了24项,形成北京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近期将逐一落实。“目前,有些项目已经启动实施,主要以国家级的3个标志性项目为主,包括箭扣长城修缮保护项目、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和北京长城文化系列节庆活动。”汤羽扬介绍,位于八达岭的中国长城博物馆是唯一一处以“中国”冠名的长城专题博物馆,目前项目的国际设计招标已完成,方案即将揭晓。

“北京名城保护工作不仅要在‘保’上做文章,更要在‘用’上下功夫。”首规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表示,探索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新机制、新模式将是名城保护工作未来的方向和挑战。“我们鼓励、支持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化利用。鼓励四合院、近现代建筑、老旧厂房、居住小区及其他历史建筑开展社区服务、文化展示与交流、文化创意以及公益性办公等功能。”刘玉民透露,首规委办正在会同央地有关部门推动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工作,力争历史文化遗产可开放、可展示、可交流、可感悟,重拾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