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城保护 > 

广武长城记忆

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李翔德时间:2020-04-10 17:05:00

山阴县广武至代县白草口的明长城,雄伟、壮阔、险峻、完备,是山西境内其他地方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在这里,雄伟险要的雁门关,蜿蜒曲折的明长城和它内外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三堡(新广武、旧广武、白草口常胜堡)、两城(“六郎城”、阴馆城)、一群(汉墓群),在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雁门关、广武段明长城、旧广武、汉墓群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而明长城与万里长城一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张秉法,山西朔州人,在退休之后的古稀之年,怀着对长城的深厚感情,投入到山西长城保护研究工作,至今已经10余年。在这过程中,他为山西长城研究保护奔走,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秉法不但为此组建了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出版《山西长城》期刊,组织拍摄了《万米长卷——山西长城全景图》,最近,他和柴宝山合作,出版了《广武记忆》一书。

《广武记忆》对每处文物的历史、现状、特点等,作了比较详尽、全方位的研究和概括,使读者对每一处文物不仅有直观的了解,而且对其内涵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比如明长城,许多人都去过,描写它的文章也不少,但对其建筑的历史、特点很少论及。又如广武明长城究竟何时修筑,何时完成等,以前无人涉猎。又如新广武,都说它是明初设置的重要隘城,至于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期间发生过哪些变化,均论之甚少。这样就使人有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缺憾。《广武记忆》以全新的视角,从多个方面对其加以论述。

本书对多处文物和多个事件予以释惑正名,如证明了“六郎城”为误传,使其还原到神武县城的本来称谓;释误了新广武北关、南关设置的时间和原委;释误了《地方志》所谓北齐、隋长城被明长城覆盖之误记;搞清了白草口现存敌楼的真实称谓和常胜堡、四道防线及其他附属设施建筑的确切时间;对长城内外的烽火台、边墩进行了甄别;对刘邦“白登之围”时的行军路线、“三国时设雁门关”、杨业“雁门关大捷”的战场在西陉的观点,进行了辩疑。

书中记录了被长久忽略、遗忘、埋没的9类数百处建筑遗迹和历史文化遗迹,如砖窑、采石场、马道、兵洞、墩堡、排水设施、娱乐消遣设施、取暖排烟设施、旧广武瓮城和其他城堡瓮城的不同等。

《广武记忆》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看法,如阴馆城城西堡坑似为北魏时的虎圈或斗兽场;“六郎城”小城当为辽代所筑;王昭君出塞曾经驻足阴馆城;汉墓群附近尚有其他朝代的墓葬等。

本书以上各点均系研究的崭新成果,为此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从而使我们对“广武”集“多”“久”“齐”“险”“密”“异”“土”“绝”于一体的特点(各种历代遗存多;遗存跨越时间长;各类防御设施齐全;地理位置险峻;设施的分布非常密集;同类建筑造型各异,鲜有雷同;古建筑群古朴沧桑,不加修饰,保持原貌,不仅在山西,在全国也堪称一绝),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填补了之前研究的空白,特别是它的创新度与含金量之高,令人惊叹!

本书作者对广武长城用脚步全丈量了。这段长城及其内外的附属设施,他们一个也不放过,重点之处反复勘察。即使是难于立足的最险处,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还深入村庄,登门拜访村民;广涉史志,查找根据;虚心请教专家学者,因此,各种奇迹与发现由此而来,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也随之而出,从而刷新了人们对广武长城的认识。

广武长城最美的一个景观“月亮门”坍塌了。张秉法心痛如割,他更忧心忡忡的是,无情的风雨雷电和本可避免的因素,仍在侵蚀着广武长城的肌体。这种状况倘若延续,百年以后会是一种什么境况?希望这本书能唤起人们对长城的进一步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