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守塞上明珠 卫驼城风华

来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官网
作者: 2025-02-17 11:30:00

长城长,历经两千年战与和,塑造起四万里家与国。如今的长城,已经不仅是守护家国的建筑遗迹,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追溯历史的烟云,作为九边重镇的榆林,从府谷黄甫川堡到镇北之台,从榆林卫城到定边三山堡,以长城为重要历史文化代表,用每一段长城、每一处关隘、每一段墙体,凝聚着这里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长城榆林段,就能看到那些来自历史深处的痕迹。

榆林市榆阳区境内长城主要是战国秦长城和明长城,明长城东起大河塔镇,西至红石桥乡,由“大边”和“二边”两道基本并行的防线组成,全长168.8公里。走进榆林市榆阳区,去回顾历史洪流中留下的烙印。

双山堡

双山堡,位于榆林市东北约35公里处,是麻黄梁镇一座独立高耸的脊梁,四面深沟壕壑,孤峰一脊拱出。山峁的形状从上向下俯视,犹如凤凰头冠,被当地俗称为“凤凰城”。

双山堡占地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东西南北四面各有城门,其中南北城门建有瓮城。城内设有军营、校场等军事设施。如今绵延在双山堡附近的长城,如同蛰伏的巨龙与黄土地融为一体,城堡周边护城墩台仍然矗立,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堡,墩台约有五米高,由一层层黄土夯筑而成,至今仍能看到清晰的叠加肌理。

建安堡

建安堡初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用砖石砌起了堡墙。建安堡东西长185米,南北宽451米,为明延绥镇长城沿线36座营堡之一,也是电影《东邪西毒》的取景地,前后经历了五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在这里,长城遗址的壮美与雄浑、精妙与典雅,荟萃成动人的画卷;古老的城墙,历经岁月沧桑、风云变幻,残缺而傲然,矗立在崇山峻岭、蓝天碧野之间,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岁月。

三台界长城

三台界长城是一段因地制宜修建的夯土长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交汇在这条线上,一墙之隔世界大不相同,见证了数场农耕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现今,三台界长城遗址大多坍塌严重,但遗址基本连贯,展露着塞上长城悲壮的苍凉美。

镇北台

镇北台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长城线上最大的烽火台,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着“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镇北台建筑构造独特,布局严谨,充分体现了古代军事工程的智慧与匠心。镇北台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台平面呈正方形,共分四层,通高30余米,内筑夯土,外砌砖石,底大顶小,逐层递收,形似宝塔,巍峨壮观。登台后,可远见台东北款贡城遗址及台西易马城遗址。

鱼河堡

鱼河堡,地处榆西河、无定河交汇的东岸,是明延绥镇军事防御体系36营堡之一,自古以来为榆林卫城的南大门,扼晋、陕、蒙、宁交通的三岔口,具备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鱼河堡古城历经几百年来的战争、自然和人为破坏,现只有北城墙残体及北门永昶门和瓮城遗迹尚存。

黄土夯筑城墙,风沙侵蚀岁月,长城穿越榆阳境内,承载的是对家国的守护和边塞人民的坚韧,它的每一块城砖,每一座烽火台,都让英雄与传说在这里交织。

注:以上图片来自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平台,如涉版权,请及时联系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