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青海段)视频调度会,听取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会上,传达学习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视频调度会议精神,通报了青海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大通等5县(区)文化和旅游局做了交流发言。青海省文物局、相关市州、县(区)人民政府及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建立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省级层面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双组长,相关市州县(区)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12个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以省级保护规划为牵引、地方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支撑的政策保障体系,实施了以大通文化科普教育馆为龙头的一批重点项目,开展了“爱我长城 爱我家乡”研学旅游、“世界屋脊上的长城——青海明长城主题摄影展”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培育了一批以大通边麻沟景区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培训了一批长城沿线的文物、文化专业人才,使青海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初见成效。
会议要求,各地在认识上再深化、措施上再发力、行动上再加快,以富有成效的成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海方案。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青海省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全省大局的重要举措,对保护利用青海长城文物资源,推动青海长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各地要充分认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肩负起国家赋予青海的特殊使命,抢抓机遇,用心用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要紧盯项目建设。各地要把项目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从项目储备、项目争取到项目实施全链条推进。积极做好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督查迎检工作。中央预算资金已到位的大通、贵德、乐都、门源四县区要提早部署、提早行动,认真梳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完工。每个项目既要建设好、又要管理好、使用好,让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三要创新展示活动。各地要结合“中国旅游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点,创新推出特色主题活动,打造地域活动品牌,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形成省级活动示范引领、基层活动做支撑的宣传展示体系,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要发掘提炼亮点。抓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长城保护利用与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围绕长城脚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这一主题,深入挖掘长城文化时代价值,赋予长城文化时代精神。把新时代长城脚下感人至深的鲜活故事,挖掘好、提炼好、展示好,上升为工作亮点和特色,不断丰富青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神内涵。
五要强化责任落实。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各段负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各级责任,建立层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各市州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督促工作落实;各县区段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年度计划,一项一项抓落实,尤其重点县(区)要强化责任担当,力争在全省走在前、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