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川市西行三四十公里后,霞光下的明长城如身披金色盔甲,从北面的贺兰山上逶迤而下,跳过公路与河床,又沿南面的山坡继续伸向遥远的天际,沿途是城楼、墙体、城垛、墩台等遗迹,雄伟壮观,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宁夏地域面积虽小,却密集分布着多个朝代的长城,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根据国家长城资源调查确认:宁夏境内长城遗迹总长度为1500多千米,可见墙体约1038千米,穿越宁夏19个市(县、区)。
近年来,宁夏以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长城保护。2019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实施方案》,颁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保护条例》,将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累计争取资金3亿元,已实施本体修缮、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26个。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多次组织委员们开展调研。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完整解读宁夏境内长城历史文化的权威文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陈子敏表示,“宁夏长城涉及年代多、线路长,建筑类型多样,专家研究考证释义分歧也较多,还没有一部被多方认可的指导性权威文献资料能为编制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自治区对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建筑遗产、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价值挖掘不够。”陈子敏建议,整合自治区宣传、统战、文化及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力量,联合自治区内外研究机构,深入挖掘宁夏境内长城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准确反映璀璨的中华文化。“还要突出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经典线路,结合智慧文旅建设,实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鲍菊艳建议,谋划实施一批综合性保护展示项目,开展部分长城研究性修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长城保护展示范例;加快推动长城保护数字化建设,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测绘等现代技术,将不可再生的长城文物资源转化为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据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打通盐池县至灵武水洞沟明长城横城段长城旅游线路,提升明长城盐池县头道边段旅游廊道沿线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服务功能。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是一般的工程建设,一定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委员们认为,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发掘长城文化资源,做好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文物修复等工作;要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打造独具宁夏特色的长城文化品牌,推出一系列长城主题精品力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