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新疆尉犁县文物巡护员:“让我们对后代有个交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记者 张宇 杨滨 鲍南 甘南 2024-08-03 11:35:00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驱车150多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处文物保护站。

“我的朋友,你们终于来了!”在保护站闷热异常的小平房里,巡护员吾甫尔·库尔班正和队友满头大汗地吃着午饭。撕一口馕,喝一口泡面汤,“在荒漠里吃饭,不讲究。”

抹了两下嘴,吾甫尔拎起自己的大号水壶,“走,咱们去看烽燧。”

吾甫尔今年51岁,曾被评为“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孔雀河烽燧群的11座烽燧是他的巡护重点。

孔雀河烽燧群分布于孔雀河沿岸,其中绝大多数散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无人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就是其中一座。

从保护站到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还需驾车10多公里。碾过粗粝的戈壁石子路,绵软的荒漠黄沙路出现。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吾甫尔一边给我们指路,一边提醒:“车子开不动了就赶紧停下,别陷进沙子里。”

1996年吾甫尔从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文物保护工作。28年的野外巡护经历,迷路、陷车、爆胎不计其数。“经验再丰富的文物巡护员,来到无人区心里也犯怵,但只要记住北边是库鲁克塔格山,南边是孔雀河古河道,就能分辨方向。”

孔雀河11座烽燧,彼此最近间隔5.5公里,最远22.7公里,首尾相接长达150公里。吾甫尔带领队员每周巡护一遍,需耗费两天时间。如果遭遇山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一周都走不下来。

大漠深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静静屹立。烽燧残高不足6米,层叠垒砌的土坯、芦苇草和胡杨木斑驳外露。

“小时候爷爷骑马带着我路过,它就长这个样子。”荒漠中的烈日无处躲藏,晃得人睁不开眼,吾甫尔却一直仰着脸,环绕烽燧四周仔仔细细地查看,并用手机拍照记录。忽然,他发现烽燧下的沙堆上出现一个小小的老鼠洞,赶紧用土填满踩实。随后又开始检查石碑、标牌等设施是否完好,再拿出随身带的钳子,仔细加固附近的铁丝围栏……

当年胡兴军带领考古队发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吾甫尔也参与其中,帮着筛沙、清理、分装文物。“家乡的这些烽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守护好它们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让我们这代人对后代有个交代。我读过戍边士兵写的家书,他们有的离家数十年还留在边疆戍守烽燧。”吾甫尔拍了拍胸脯,“现在,换我们继续守护。”

像吾甫尔这样常年奔波在戈壁荒漠、与风沙为伴守护着烽燧的巡护员,仅尉犁县就有1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