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长城烽燧耀天山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呈忠 2024-07-26 23:55:00

夏日南疆,大漠戈壁,烈日当头,中午热起来如同烧烤中的馕坑。看着守护了28年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静静屹立眼前,吾甫尔·库尔班心中充满了踏实与平静。

熟稔地抚摸查看文物保护标志石碑、标识设施,漫步环绕烽燧四周,仔细检查有无破坏痕迹,掏出钳子加固铁丝围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吾甫尔·库尔班相信,守护的长城烽燧一定会屹立不倒。

新疆点状分布着大量烽燧、戍堡、驿站等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山南麓的尉犁县长城资源丰富,孔雀河烽燧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包括11座烽燧,分布于孔雀河沿岸、长达150公里。这其中,绝大多数散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无人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就是其中一座。

1996年,吾甫尔·库尔班从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进入尉犁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承担起孔雀河烽燧群的保护工作。

戈壁上的路不好走,更不容易找。散布大漠戈壁的烽燧,距离县城直线距离近的有20多公里,远的有上百公里。

“从小生活在尉犁县,没想到家乡的戈壁上至今还屹立着烽燧。”看到平坦的戈壁滩上,突然间冒出类似炮台一样的建筑,吾甫尔·库尔班激动不已。去给距离最远的烽燧立保护碑,吾甫尔·库尔班走了三天三夜。

常年野外奔波,在沙漠里迷路、陷车、爆胎是家常便饭,这也练就了吾甫尔·库尔班过硬的“自救”本领。尤其夏天,突然袭来的山洪让人防不胜防,有时车陷进泥巴里,有时路被切断,只能靠随车携带的铁锨和地上捡来的红柳枝开辟生路。只要记住每个烽燧的坐标方向,朝目标走总能抵达。

2019年至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3年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重要的区域要筛上6遍,把字比较多的文书称为‘骆驼’,中等的称为‘羊’,小的称为‘兔子’,每发现一个‘骆驼’大家都会欢呼雀跃,但对‘兔子’我们也不放过——指甲盖大小的文书残片等无一遗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项目负责人胡兴军说,当时考古工地发掘中的“筛沙子”工作让人记忆犹新,垃圾堆中的千年灰尘萦绕在发掘区域,考古人员站在尘土飞扬的筛子旁,就像站在“仙境”中,每个人身上都落满了历史的尘土。

连续3年田野工作,清理出房址、木栅栏、踏步、灰堆等12处,出土文书等各类文物1400多件。出土文书表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属于安西四镇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这一发现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为烽燧发掘工作的参与者,吾甫尔·库尔班深感不易,考古工地上缺水缺电缺信号,夏天高温炙烤,蚊虫肆虐;冬天风雪严寒,冷风透骨。烽火狼烟早已散去,唯有坚守保护,才能让屹立大漠戈壁上的古老烽燧续写新传奇。

吾甫尔·库尔班喜欢将保护的烽燧拍成照片、视频,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给身边人,让大家知道尉犁县烽燧是万里长城的延伸。

如今,这一“分享”有了更大的平台。2023年12月29日,尉犁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开园。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馆长樊志鑫说,公园设计灵感来源于孔雀河烽燧群——博物馆建筑如耸立的烽燧,游客仿佛触摸留在秦砖汉瓦上的时光。延绵2万多公里的长城,“浓缩”在这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长城文化博物馆里。

融合声光电的展陈手段,引领着观众沉浸式体验从山海关到西域地区不同的长城景观,感受万里长城的魅力。开馆至今,累计已有5.2万余人次到此参观。如今,博物馆谋划着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文旅发展大局,让长城故事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