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欲分天地渺,长城犹自古今雄。”
长城,是人类有史以来历时最久远、规模最庞大的建筑体系,也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跨度,铸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
内蒙古现存长城7500多公里,遍布全境12个盟市,是我国长城资源极为丰富的省区。从古至今,长城沿线商贸往来、交流互通,书写了北疆大地上的大迁徙、大融合篇章。
关城灼灼 以古烁今
向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前行,远远就能望到远处山峰上绵延的城墙、高耸的烽火台。行到近处,近乎垂直的城墙上满布黄绿青苔,每一块城砖上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站在这段保存完好的明长城上极目远眺,蒙晋两地的风光尽收眼底。
眼前的这段长城并非只有一道城墙,还相应地配置了墩台、城堡等,三者相互构建,形成一道横贯延绵、纵深几十至数百里的长堑。
内蒙古长城,除了保存完好、蜿蜒万里的明长城外,历史更为悠久的秦汉长城也十分让人神往。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耳熟能详的《敕勒歌》中所提到“阴山”,正是指如今的阴山山脉。而阴山一带的长城关隘,文化内涵最为深厚的便是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秦汉长城。
新城区秦汉长城是阴山山脉秦汉长城的起始地段,也是整个秦汉长城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段落。其本体修筑依山势、顺山脊因地制宜,呈西北、东南走向,整段长城就地选材,以石筑、土石混筑为主。长城沿线有烽燧分布,与战国赵北长城在山脚下呈“T”字形相汇,是战国、秦汉长城交会并存的节点。
同样属秦汉长城的还有位于包头域内的固阳秦长城。固阳县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所筑,汉武帝在位期间曾派卫青修复。固阳秦长城是中国历代长城中修建年代早、沿用时间长、保存现状最为完好的一段石筑长城遗址,全长约96公里,沿线有烽燧169座,马面4座,城障5座,以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宏大的气度而誉满天下,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804处各时代长城遗存,占全国长城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的总长度,跨越战国、秦、汉、北魏、宋、西夏、金、明8个历史时期的时间分布,12个盟市的76个旗县的地理分布,无疑,内蒙古境内的长城在我国长城资源中地位重要。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扎实开展长城保护工作,长城保护总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护我长城 延续根脉
2019年,内蒙古启动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包头市固阳秦长城入选。2021年3月,新城区秦长城坡根底段、清水河县明长城小元峁段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时至今日,三地经历了规划、设计、开发、打造等一系列建设,各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均已接近尾声。
在清水河县北堡乡,施工现场的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以城墙形状装饰的游客中心、依山而建的108孔窑洞型民宿、古色古香的建筑小品、造型古朴的瀑布景观已具雏形。
据了解,清水河北堡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总投资1.37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10031.11平方米,其中新建部分建筑面积7053.17平方米,改建部分面积2977.94平方米。该项目于2023年3月中旬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6月份开园试运营,12月底前全面建成。
“现在清水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施工主要集中于栜木塔核心内景区门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长城文化体验中心、民宿酒店等单体建筑物主体工程,在我们的规划中,未来还会在这里打造各色花海、增设空中栈道,观影、露营、手工坊等多元化的功能设施也会逐步增加。”工程负责人乔俊林说。
2019年,呼和浩特新城区实施了秦长城坡根底段2段3段保护修缮工程。1段保护修缮工程列为2021年文物保护重点项目进行修缮。
2022年8月,呼和浩特市长城文化博物馆开工建设,该博物馆作为坡跟底长城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离坡跟底长城约2公里,将成为宣传保护展示呼和浩特市长城文化的重要场馆。
目前,包头市固阳县天盛成村东环境深幽的大水沟内,长城书法谷已拔地而起,再加上秦长城博物馆和秦长城保护工作站的建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一处有历史、有文化、有风光、有底蕴的观光游览胜地初见规模。
盘活长城资源,挖掘长城故事,内蒙古正在借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借力千百年流传长城内外的故事,写下北疆文化的全新一页。
千年故事 叙事新章
内蒙古的长城故事已经谱写了千百年,而在今天,古老的长城仍然造福着一方百姓。
“这个地方原先是一个关口,长城内外的百姓在这里交易。这段关口不仅是古时老百姓相互联系的枢纽,也是后来‘走西口’的重要关口。”指着正在修缮的一段豁口,乔俊林说。
长城绵延万里,内外交流从未中断。通商互市开拓了长城内外各民族互通有无、相互依存的贸易通道,长城的一个个关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广袤北疆的经济文化通道。
“清水河县明长城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现存明长城资源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一段。长城脚下的老牛坡有抗日战争年代蒙晋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北堡明长城和老牛坡研学中心使长城文化和红色文化交汇交融。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红色老牛坡+明长城文化公园’为特色的红色文旅产业带。”清水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奈斯夫说。
长城的故事已足够动人,而长城内外经年累月发生的故事,又为长城增添别样的风采。从古代的互市通商,到“走西口”的大迁徙,再到近代的红色星火,长城见证了太多的风雨沧桑。
如今,一段段城墙在高山峻岭之巅如蛟龙飞舞,其脚下的土地,正在燃起新时代的文化火炬。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同时,长城周边村庄也热火朝天地发展起了旅游产业。
走进水磨村,167套具有江南徽式风格的独栋小二楼映入眼帘。凭借自身资源与地域优势,水磨村成为看日出、春日踏青等休闲游的极好选择。
每年4月底5月初,历经清明谷雨,红山口村举办的“杏花节”更是壮观:满山杏花白如雪、粉如霞,芳香漫溢,美不胜收。
哈拉更村的飞行小镇项目,目前正在推进起飞场绿化和降落场规划建设。这里主要经营滑翔伞、动力三角翼、热气球等运动类飞行器低空生态旅游观光,还可举办全国及国际赛事和航空研学等项目。
生盖营村大地乡野民宿营地中心选取7处闲置农宅,将其改造为乡村书舍(文旅服务中心)、乡村研学基地和乡村亲子主题民宿,同时对重点改造区域周边乡村道路景观进行提升,形成具有乡土性和品质感的乡村游憩空间。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万里长城在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今天,古老的长城正在搭乘文旅“快车”,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谱写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