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长城脚下流淌的田园牧歌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记者 唐伯侬 2024-04-04 22:50:00

炊烟袅袅、溪水潺潺,长城脚下、汤河环绕,一排排青色小楼错落有致,一簇簇杏花竞相绽放……走进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的司马台村,一幅静谧淳朴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司马台村2021年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一个北方小村庄为何有这样的魅力?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客人舒心 村民安心

“在这样一座院落里,看远处长城绵延、近处山峦青葱,泡一壶茶,看庭前花开花落,可以把一切烦恼抛诸脑后。”游客欢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司马台村麦语云栖民宿的入住体验。“一进司马台村就感觉心静了下来,仿佛进入了一个大花园,处处都很漂亮。”

春天的司马台村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村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天气越来越暖和,这几天接到不少游客的咨询电话,团队和散客都有,打听村子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想体验有乡村特色的项目,还有想过来做研学活动的国际学校。”村民张凤珍今年65岁了,她和老伴一起经营民宿和餐饮生意,每年收入十几万元。

“我们这里可以同时接待200多人,客人多了,我们还会请左邻右舍过来帮忙。大家现在对这方面都比较上心,闲置房屋利用起来了,年龄大的人也有事情做了。”张凤珍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她发现城里客人对乡村生活很向往,便经常带着客人上山挖野菜、到河边捞鱼,换着花样给客人做地道的农家饭,酱炖水库鱼、柴鸡炖野生松蘑都是她的拿手好菜。

上个周末,60岁的村民张敏也在忙着接待客人。从2014年起,她开始经营玫瑰人家民宿。“相比以前在田间干活的辛苦、售卖旅游纪念品不稳定的收入,现在的生活好太多了,在家门口就能通过民俗接待和做手工艺品挣到钱。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努力能被更多人认可。”如今,张敏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待客之道。比如,每次客人到民宿前,她都会提前备好时令水果、为客人制作特色面食等。最让张敏自豪的是自家民宿的茄子宴。“有一位客人来过3次,专门学习茄子的制作方法。”

张敏告诉记者,村里统一栽种了绿植,她自己还买了花籽。“把民宿装扮得漂漂亮亮,客人才愿意来。听到客人感慨说,我们这里规划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还挺自豪的。”

统一管理 规范接待

乡村旅游的火热并非偶然,与司马台村十几年前的统一规划有关。司马台村原本是一个传统村落,村民散落分布在8个自然村,大部分靠天吃饭,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司马台村党支部书记冯学军介绍,2010年,古北水镇景区在司马台村投建。司马台村以此为契机,采取整建制搬迁、集中建设新村的方式,建成了14栋多层住宅和105栋二层住宅。2012年,司马台村村民全部住进新居。一年后,建设一新的司马台村开始接待游客。

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闲置房屋,经营起民宿生意。而由于全村规划建设相对统一,每家每户的居住条件基本一样,适于实行酒店式经营管理。“为此,村里成立了司马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按照‘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原则,以‘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客房、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的方式,依托古北水镇景区发展民俗旅游。目前,合作社已有238户村民,可以一次性提供1500多间客房,家家户户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吃上了旅游饭。2013年至2019年,司马台村实现旅游收入2700多万元。”冯学军自豪地说。

“在乡村发展民俗户,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虽然村民有热情,但在吃、用、住以及卫生条件等方面缺少标准,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让大家统一标准,让游客不仅能感受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还能享受高品质的‘星级服务’。”司马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经理刘凤云说。

刘凤云介绍,有游客需要住宿,村里会先安排他们到司马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登记,再安排给各家各户,每户的房间设施、床上用品、门头牌匾都是统一的。“我们印制了乡村酒店服务手册,注明了保证金管理办法、预订管理制度、卫生检查及处罚制度等。在这种酒店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下,每个民俗户就仿佛是一间间标准化的客房,不仅村民之间没有了恶性竞争,还能确保接待品质。”每家民俗户验收合格后才能开门迎客。每家每户必须派人参加厨师培训,获得厨师证书后才能提供餐饮服务。此外,司马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还设有客房部、接待部、日常巡查部,确保每一项规定落实到位。

业态融合 提质升级

上周日,刘凤云没有休息,而是在司马台村游客接待中心的电脑前观察着系统中10户精品民宿的后厨工作情况。这个系统是司马台村刚刚投入试运行的“云智眼”食品安全实时监测平台。“在系统中,每家民宿的后厨情况清晰可见、一目了然。除了实时监控,监测平台还能在失火(厨房内非灶台处有明火)、鼠害(发现后厨存在老鼠活动)、工作人员未规范着装(如未佩戴厨师帽)等情况下即时报警。接到报警后,合作社会第一时间将报警内容告知对应民宿,同时点选报警记录进行确认。”刘凤云说。

“大家对监测平台还是非常认可的,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民宿食品安全监管全链条闭环管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监管效率,也规范了民宿经营,帮助其更好地提质升级。”刘凤云说,接下来,合作社计划将更多民宿纳入监测平台。

不只是民宿,在冯学军的规划里,还要把整个村子打造成一个文旅业态综合体。“农文旅融合才是出路,不仅是简单的乡村观光旅游,要把乡村的各个业态融合起来,让游客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在冯学军看来,背靠古北水镇景区,对于司马台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以此为依托,与水镇内的食宿设施形成互补,做古北水镇的大众游客配套接待区。此外,还要走出差异化之路,打造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为此,司马台村自筹200多万元资金,开发了大金山景区,开设了滑雪场,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修建了登山观长城步道,打造了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儿童戏水乐园,还计划利用退林还耕的3.33公顷土地,推出蔬菜瓜果种植、采摘等项目。近段时间,美食嘉年华、美食大赛等活动接连在村中举办。“接下来,村里会针对细分人群精细化打磨产品,比如推出亲子项目和康养项目等。”冯学军说。

“我们举全村之力发展旅游业,全方位打造‘景区村’。目前,村里正在筹划和更多旅游企业合作、协同发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村中业态更齐全,为游客提供更为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我们有信心让更多游客记住这里,让老百姓越来越有盼头,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于未来,冯学军充满期待。记者相信,长城脚下的这曲田园牧歌必将愈发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