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我们持续关注长城北京段考古成果的发布,揭开了千百年前长城上武器库的秘密,也寻找到了当年戍边将士们在长城上的生活遗迹。探寻历史是为了更好守护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长城的修缮与保护。保护长城,相关部门运用了哪些科技手段?
无人机巡查 三维建模 科技助力长城保护
在八达岭长城景区,两台无人机分别部署在了八达岭长城的南、北楼两处。结合现阶段的保护痛点与需求,初步规划了5条无人机综合巡查航线,基本覆盖长城景区所有的开放地段。无人机每天按计划自动执行10个架次的飞行任务,飞行作业拍摄的画面和视频成果将实时同步至管理中心,配合地面巡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无人机独有的高空视角,不仅能够覆盖传统监控设备的盲区,搭载红外相机的无人机,在夜间也能清晰识别游客偷偷留宿等异常行为。
此外,无人机每两周将针对重点区域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三维模型,及时发现山体滑坡、城墙外移等情况,便于进行长城的检查和修整工作。
北京市延庆区文物所副所长 于海宽:今年刚刚开始试点预防性保护措施,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包括对植被根系的一个简单的清理,还有会对一些雨水主要是漏水、漏雨,这些缝隙进行一些封堵,就是属于保养性的一些措施。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正建立三级长城遗产保护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未开放长城科学管控的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保护网络。
长城每天在“消失” 如何留下历史原貌?
长城蜿蜒于群山之间,连绵不绝,人工能够修复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城还在不断被雨雪风霜侵蚀。如何才能把现有的长城完整、清晰、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科学复原其历史原貌呢?
在对延庆大庄科长城和怀柔箭扣长城进行研究性修缮保护过程中,考古工作者把科学研究方法引入了工程全周期。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李卫伟:使用了现代这种测绘的方式、勘测的方式,包括航空、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这种全站仪的这种测绘我们都使用了。
在箭扣长城,还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制作360°高精全景长城影像,实时渲染画面承载和表现巨量的超高精度模型,体现出长城的真实感和细腻感。通过这一“数字长城”项目,用年轻人喜欢的互动方式,在移动端就能沉浸式感受长城实景,同时也寓教于乐,让用户在数字世界加深对长城的了解,强化保护长城的意识。
活化利用 让长城走近生活
近年来,北京实施了近百项长城保护工程,更在保护的同时,不断开发利用长城资源,让更多人认识这项历史建筑奇迹。
现存的北京长城主要包括北齐和明两个历史时期的遗存,除了中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万里长城独秀”的慕田峪长城等。2023年春节,八达岭长城灯光亮起,“夜长城”与冰场、雪场遥相呼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这也是八达岭夜长城首次在春节开放。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陈名杰:坚持统筹保护与利用,打造了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等重点区域,推动五大组团连片发展。北京长城沿线已经建成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一共有39个。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数量全国领先。
此外,对于具备一定利用基础的未开放段长城,北京市也在探索多形式的长城开放利用试点段落,逐渐开展长城研学等户外体验活动,引导户外爱好者有序攀爬。下一步,将打造400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涉及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六区,内容涵盖城墙敌楼、军堡军寨、抗战遗址等丰富多彩的长城文化资源,沿途更有乡村民宿、登山步道、非遗体验、网红打卡地等,展现长城沿线丰厚的文旅资源。
今年10月,中国长城博物馆也启动了提升改造工程,提升完成后,将集长城遗产监测、学术研究、文化体验、非遗展示、文创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除面向普通观众外,也能承接国事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整个改造工程将于2025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