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内蒙古的长城现存7500多公里,遍布全境12个盟市约80个旗县区,是我国长城资源极为丰富的省区。同样作为沿黄九省(区)之一,黄河内蒙古段总长843.5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是“黄河几字弯”核心地带。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承担着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的建设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沟通协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开展了一场关于“积极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建设”的对口协商,与会人员围绕当前现状、经验成效和存在不足,坦诚交换意见,为进一步促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建设做出成效建言助力。
促进深度融合 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注入源头活水
长城文化、黄河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符号。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战略决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是重要抓手和着力重点。
“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对于文艺创作的需求,首先要思考与‘北疆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相结合,要体现红色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几个方面的代表性。”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艺如乐图说。
“在内蒙古‘黄河几字弯’内,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5次‘拥抱’黄河,谱写了‘北疆文化’的精彩篇章,也为丰富中华文化作出贡献,需要大力挖掘、弘扬和利用。”自治区政协常委、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索英俊认为。
呼和浩特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皇甫文登建议从“挖掘长城和黄河文化历史资源、围绕建设好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持续建言议政以及努力创造‘北疆文化’文艺作品”这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北疆文化”新高地。
多措并举抓保护 让长城、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田连奎介绍道,目前,自治区共有9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8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十四五”时期项目储备库。
“现阶段,自治区层面和相关盟市都已出台有关保护条例,下一步,建议在抓落实上下足功夫。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责任落实,建立完备县、乡、村保护网络,细化任务分解。”自治区政协委员、赤峰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黄双燕建议。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主任云宇峰呼吁,要对长城、黄河文物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重视深度挖掘 拓展长城、黄河文化内涵外延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挖掘和研究阐释长城、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布局打造一批长城、黄河主题展示区域,生动呈现长城、黄河文化的内蒙古特色。
“整合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长城文化研究发掘、文旅深度融合、标志性项目建设等工程。”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晓强建议。
自治区政协委员、包头日报社副总编辑郑炜建议,“要在深入研究区域内长城、黄河文化的特点,在深入把握本地文化资源所反映的整体性国家意义的基础上,提炼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的核心主题,并以此为主线整合区域各类文化、文物资源进行呈现。”
加大宣传力度 讲好长城、黄河内蒙古故事
如何更生动地讲好长城、黄河的内蒙古故事,近年来,自治区相关部门大力宣传长城、黄河保护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不断加强长城、黄河文化宣传力度,全社会保护长城、黄河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要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策划长城和黄河相关选题,通过内容的创作推动内蒙古文化的广泛宣传。”自治区政协委员、中科宸星(锡林浩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艳丽建议。
自治区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艳茹认为,目前内蒙古对于长城、黄河的宣传工作力度不足,下一步将组织系列长城宣传展示活动,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做好电视专题片《长城之歌》拍摄工作,配合做好第二届长城文化发展论坛相关工作,进一步展示好内蒙古地区长城风貌。
“今后,我局将继续协调指导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加强长城、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宣传报道,推动以长城、黄河为主题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工作,并将借助京蒙协作机制,协调在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大力讲好长城、黄河故事。”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淑梅说道。
协商会上,自治区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和文联等部门均从各自职能角度纷纷给出了具体建议,对于委员们的建议,自治区政协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纳。
“此次对口协商是自治区政协助推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建设的一个具体举措,起到了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作用。”在听取大家发言后,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魏国楠希望各有关部门能够运用好协商成果,政协委员继续关注这项工作,通过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方式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