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正值淄博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上午10点,当记者一行抵达位于群山之中的沂源县核桃崮段齐长城遗址时,一下车就感受到了暴露的皮肤被太阳晒得发疼的感觉,湿热的空气让人禁不住直冒汗。
齐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齐长城是齐长城中段,主要分布在博山、淄川和沂源境内,约占整个齐长城长度的六分之一,保存相对完整。
沂源县核桃崮段齐长城遗址位于悦庄镇,齐长城对这里的每一位村民来说并不陌生,它沿着山而建,用土石夯筑而成,陪伴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村民长达2500多年。
山坡上,在标有“齐长城遗址——核桃崮段”的文物标志碑前,七八名身着红马甲、头戴红色防晒帽的村民格外显眼。
“这是核桃崮段齐长城遗址的巡护员。核桃崮段齐长城全长3000米,以山险墙为主。要想守护历经千年,延绵于大山之中的齐长城,必须靠人力的巡查。再加上还要对上山的村民进行保护齐长城的知识宣讲,因此巡护员成为保护齐长城的重要力量。他们每周五天,每天2小时进行巡护。山高路远,为保证每天2小时的巡护时间,他们有的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对体力也是一种考验。”沂源县文物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刘鸿亮对记者说。
记者环顾文物标志碑四周,只见近处有层层的梯田种满农作物,远处有高高低低的山峦苍翠欲滴,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峦尽头有薄薄的雾霭,齐长城遗迹仿佛藏了起来,不露半点痕迹。
守护齐长城——
“我在一天,就守一天”
“走,我带你去看看。”已完成巡护工作的花水村巡护员郑功林热情地说。跟着郑功林往山边草丛深处走去,在他的介绍下,越靠近山的边缘,由石块垒起的蜿蜒起伏的齐长城遗迹越发明显起来。
据郑功林介绍,与我们印象中的明清长城不同,齐长城是古代先人用土石沿山险垒积而成,存在于山体的边缘或山势高耸之处,宽6至8米,有的略高于地面,有的则已被风化侵蚀,远看就像是用画笔勾勒出的边界一样。
“我们巡护工作是个体力活,夏天为了躲避高温,早上6点就得出发,中午12点必须赶回来。夏天山上草密,还要防止被蜱虫等咬伤。冬天手脚冻得不听使唤,遇上雪天,山路不好走,摩托车骑不了只能靠两条腿。我今年60多岁了,做巡护员也有五六年了,经历这些年,看着齐长城遗迹在自己手里没变样,播撒在齐长城周边的草种都长了起来,就很有成就感。希望不管过去多少年,子孙后代来到这里,还能看到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郑功林说。
做好宣传员——
“看好它,也要让新朋友认识它”
沿沂源北上,下午4点记者一行驱车又来到了位于博山区的齐长城遗址——风门道关段,正碰上巡护员王云家正在为路边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齐长城的位置和走向,“我们风门道关段是齐长城墙体保护比较好的,它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墙体沿山脊线分布。这个文物保护碑后土石垒积的就是齐长城遗址,从这里到下一个山头的转弯处就是我巡护的地方。对面山上也有,是跟这里相连的,传说是齐鲁两国的边界,齐长城是我国修建最早的长城……”
“我们是从莱芜过来的,一路上看到过几处齐长城的界桩,就想带孩子看看齐长城长什么样,直到走到这里看到竖立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碑就停下来看看,让孩子们长长见识。”认真听完王云家的讲解后,济南市民鲁剑对记者说。
跟着王云家的脚步,记者与鲁剑一行沿着山路去追寻历经千年风霜雪雨的齐长城遗迹。
“前几天下雨,这里是被雨水冲刷下来的石头,得恢复上去。最近山上野草茂盛,很容易吸引羊群来啃食,得跟村里几户养羊的人说一下,让大家注意,防止羊群到这里来……”王云家一边走,一边收拾着散落的石头,并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着照片。
据王云家介绍,他拍照片是用来上传到市里的齐长城视频监管平台,一是记录他的工作轨迹,二是对发现的问题和处置后的情况进行上报。
据了解,齐长城在博山区跨经7个镇24个村,按照文物属地管理原则,博山区建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担任总文物长的三级文物长组织体系。他们聘用文物保护员、文物看护员,按照每公里一个人的标准,配备齐长城巡查看护员74人,确保齐长城文物安全巡查长效推进、取得实效。对于存在歪闪、下滑、松散等病害的墙体,该区编制完成抢救性保护修缮方案,通过补砌加固、培土保护、植草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建筑本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心怀敬畏——
“齐长城让我懂得了很多”
齐长城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壮举,见证了齐鲁大地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工程建筑、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古人修建齐长城依山势而建,有的自山脚直达山顶,这对巡护员的体力要求很高。“我平常就喜欢爬山,体力好,得知要招巡护员就积极报名了。”1986年出生的巡护员李光梅对记者说,她家住龙汪崖村,从小就对历史传说很感兴趣。自从成为一名巡护员,她亲眼见到了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文物的魅力牵引着她,让她更乐于去探索齐长城背后的故事,了解了很多齐长城的历史。
“我做这项工作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其间常常把巡护齐长城时看到的、了解到的讲给孩子听,现在孩子也爱上了齐长城,知道了很多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笔很宝贵的知识财富。”李光梅说。
据了解,全省齐长城保护功能区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沂源县齐长城属于管控保护区。为了守护好全长43公里的齐长城沂源段,该县设置了县、镇、村三级文物长,层层压实文物保护责任。设置了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人员43人,确保每个齐长城段落有人员巡查、看护。如今“淄博市齐长城巡护”APP在沂源试点运行,巡查路径和巡查情况实现了实时反馈。该县对部分重点段落的齐长城设置保护界桩,为每一段齐长城制作安装了保护标志碑和安全公示牌,计划在重点段落安装监控探头,实现24小时监控,提高齐长城技防保护水平。
齐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对齐长城的保护利用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是实现文化赋能、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增量。
孟姜女的传说、孙膑梦泉的传说、马鞍山抗日保卫战……
在齐长城淄川段,沿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通过对齐长城情况的梳理,发现当前对齐长城造成威胁或干扰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未发生人为损毁、破坏齐长城等违法违规行为。淄川段共设置齐长城安全巡护员43名,积极申报实施齐长城保护项目,争取专项修缮资金,强化安防措施,加大防护力度,有力地保障了齐长城本体及周边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安全。”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相关负责人说。
任重道远——
“保护齐长城,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齐长城是齐文化的载体,在农耕社会,齐长城被赋予了边界和防御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甚至此后千百年,齐长城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广大齐鲁儿女的精神家园。
“如今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区(县),对齐长城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淄博市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比方说分红、绿、黄三段进行保护,并设立了齐长城视频监管平台。未来,对于齐长城的保护还将立法,齐长城保护、传承我们任重道远。”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科科长宋杰对记者说。
历经风霜的齐长城重在保护。工作中,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为全面排查整治齐长城安全隐患和存在问题,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齐长城(淄博段)划分为“红段”“黄段”“绿段”3个类型,合计(60+10)段。按照严管“红段”、紧盯“黄段”、不放松“绿段”的工作要求,区分轻重缓急,分级实施,逐步降低风险等级,做好齐长城各段的保护管理工作。
近年来,淄博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齐长城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745万元,对已划定为“红段”和“黄段”的齐长城,制定齐长城(淄博段)专项修缮计划,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
为织密齐长城保护网络,淄博市建设了市级齐长城视频监管平台,创新开发“淄博齐长城”APP,将掌握的齐长城现状第一手资料录入APP数据库,确定公益性岗位巡护员158人,并在“淄博齐长城”APP内完成用户创建,做好齐长城安全巡护基础工作。
“齐长城的保护,还在于其历史文化的探究。”市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发挥淄博市文物保护委员会作用,印发《关于加强齐长城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强齐长城的保护管理,压实文物保护责任,加大齐长城研究阐释和展示利用力度,切实保护好、管理好齐长城珍贵文化遗产,让齐长城屹立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