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审议通过并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辽宁将强化顶层设计,重点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打造以明长城为主体的“万里长城”文化旅游专线,辽宁段展示线东起虎山长城,西至九门口长城,包含6个核心展示园、35条集中展示带和100个特色展示点。预计到2023年,丹东段、绥中段、兴城段、建平段、锦州段5个重点区段的主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加大长城遗址的保护和文化挖掘力度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规划》提出,将对列入重要区段的长城实施整体保护和重点维修,加强对长城文化景观及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建设长城遗产监测预警体系,一方面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在辽宁省长城分布村镇统一招聘保护员,建设省、市(区、县)、村三级长城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实现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长城野游科学管控,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另一方面,探索采用无人机、遥感监测手段,随时监测上传数据,形成持续完善的保护监测数据库。
辽宁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城文化的研究发掘,是长城保护展示利用的基础,因此,辽宁将加大科研基金支持力度,组织考古和历史人员开展学术研究深入发掘。同时,支持长城文艺作品创作,开展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文学、舞台、美术、摄影等多题材采风创作活动,如组织专业团队打造“九门口长城文化实景演出”等。
新建绥中长城博物馆等一批新展馆
在展示方面,辽宁将优先开展丹东市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宽甸六堡”展览馆和葫芦岛市绥中长城博物馆新建项目,并提升长城沿线现有各类长城专题博物馆、陈列馆,探索室内外一体展示,直观展示各区段长城的修筑历史、构筑特点、基本走向、遗迹文化传说等,吸收数字化、个性化元素建设公众博物馆。根据国家部署,会统一使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志,在辽宁省打造广为人知的长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辽宁境内以长城为主题的6个核心展示园将于近期完成,包括长城景区类的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长城、葫芦岛绥中县九门口长城、朝阳建平县烧锅营子燕秦长城、锦州凌海市龟山长城、城址景区类的葫芦岛兴城市兴城古城和锦州北镇市广宁城。辽宁省还规划建设35条集中展示带,总长387.63千米,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分为辽西丘陵、辽河平原、辽东山地明长城展示带、辽西和辽东早期长城展示带5类。同时,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展示点,有单体建筑、关堡、相关遗存等不同类型。
整合长城文化 丰富的资源
长城辽宁段沿线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因此辽宁要以长城为纽带,开发长城文化精品线路,如中朝边境长城游、辽西走廊长城游等,同时串联衔接相邻的河北省明长城、内蒙古自治区燕秦长城资源,强化跨省份文旅资源整合与旅游服务协作,推出北戴河—山海关—绥中长城—兴城古城文化带、建平—赤峰燕北长城文化带等,加强“万里长城”品牌整体塑造和文化资源的推介。
辽宁考古人员调查发现,辽宁境内不同时期的长城资源呈现出经过缜密设计的完整防御体系特征。如现存的燕秦长城以石墙为主,并与土墙、山险、河险相结合,具有“用险制塞” 的早期军事防御体系特点;现存的汉长城以烽火台为主,反映了汉代列燧(烽火台)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现存的明长城组成了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军事防御体系,如广宁城是明代“九边重镇”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少数几个镇城级别的遗存之一,兴城古城(明代宁远卫城)是现存较完整的明代卫城,虎山长城与周围烽火台、堡城构成了明长城最东端的防御体系,锥子山长城完整保存了明代蓟镇与辽东镇长城交接处“三龙交汇”的奇观,九门口长城是保存较好且防御体系较完整的明代水上长城(过河城桥)遗存等。因此,辽宁省将充分利用长城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出涵盖长城重要点段的四季旅游精品线路,引导开发一批长城文化特色纪念品。
《规划》提出,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全面建成,并与相邻省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实现全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