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前295) 战国后期越国国君。名雍。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即位,周郝王十六年(前299)传位给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二十年(前295)在沙丘之乱中饿死于沙丘宫。
为加强同秦、齐国的抗衡地位,解除中山和三胡(即东胡、楼烦、林胡游牧部族)的侵扰,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运用灵活的邦交策略,使赵国免受攻击,从中渔利。他怂恿中山称王,以恶化中山与齐国的附属关系;竭力主张存燕伐齐,为燕昭王反抗齐国提供帮助;利用齐、秦两个强国的矛盾,偏向泰国,牵制齐国。②进军中山和三胡,扩地图强。周郝王八年(前307),越武灵王率兵进攻中山,北达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家口北),西至黄河。次年又攻中山,至宁葭(今河北石家庄西北),西掠林胡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东北),致使林胡王献马请和。十年,又率兵征讨中山,使中山王献4邑请和。十五年,再次出师中山,夺取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北)、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大片土地。十八年,率兵出代西,在西河(今山西北部)大败楼烦,收编大批胡人骑兵。十九年,与燕国一起灭中山。③进行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十三年,命令将军、大夫以下将吏和边郡的将士都着便于骑射的胡人服装,学习骑马射箭, 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推动了作战方式的变化。还把大夫、官吏的奴隶迁到九原,在边境垦荒屯田,以解决军队的粮草供应。二十六年(前 301),在破林胡、楼烦后,设置了燕、代、云中、九原四郡。为防三胡,修筑了赵之北长城,《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赵之北长城有南北两道:北道西起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狼山北)沿阴山南麓至呼和浩特西北大青山北麓;南道西起乌拉特前旗黄河东岸,沿大青山南麓东至察哈尔右翼前填,同时沿长坡修筑城、障和烽燧,增强防御体系。这一系列的措施,使赵国国势大盛,成为战国后期的抗秦主力。
(选自《长城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