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忽必烈

来源:中国长城网
作者: 2020-10-30 09:07:31

  【忽必烈】(1215~1294) 即元世祖(1260~1294在位)。

  元朝的创建者。蒙古族人,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第四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少年时,受其祖父和父母的影响,崇尚习武而且有文才,孕育了他的雄才大略。初为藩王,广交汉族儒士,议沦从政与用兵之道。36岁时,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治理有方,政通人和。宪宗二年(1252),向蒙哥汗建策进兵大理国(今云南及四川西南郎),以借西南的力量灭宋,采纳后,与兀良台率 10万大军南下,跨过魏、秦等数道长城和成吉思汗边墙,越过千山万水,成功地袭取了大理都城。继而分兵扩大占领区,控制了大西南。九年,率10万之众南下攻宋,用兵稳健,征战与安抚相结合,进展顺利,过长江后,直逼鄂州(今武昌)。十年(1206)春,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登蒙古大汗位,建元“中统”,表示其取代中原王朝建立一统天下的志气,随即设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加强武备,明正纲纪,安抚各方,任用贤能,发布俸秩,全面实施治国安民之法,平息了内乱。阿里不哥发兵分两路南攻图谋汗位,忽必烈率军亲征,屡战屡胜,迫使阿里不哥往北撤退,直至吉利吉思(今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二年,再次亲征,在昔木土垴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大败阿里不哥。三年韧,山东李 叛乱,忽必烈北防阿里不哥再次南犯,南派蒙、汉军队及山东附近的军队讨伐李 。平定叛乱后,在政治上采取措施,—方面,削弱各路诸侯的权力,军民分治,以枢密院统领军队;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将都城从塞北南移至燕京,这里北有燕长城护卫,且靠近中原,南移后改称中都。至元八年(1271),建国号“大元”,诏谕天下。1272年又改中都为大都。同时,断绝了对漠北的供应,迫使阿里不哥归顺。

  都城南移后,加紧了对宋的攻击。首先以南宋扣使拒和为由,诏谕将士,广泛听取部将、谋臣的建议,调整了战略,实施中间突破,穿插迂回,沿江东下。十二年 (1275),占领建康(今南京)后,命建行中书省加强治理,巩固成果,继续东进。在另

  一个方向,命征战都元帅阿术、刘整进军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不断增兵,发展水师,造回回炮,增强了攻宋的能力。 十年春 (1273),占领襄、樊后,继续攻宋。十二年十一月,令伯颜三路进军,水、陆并驱,直逼临安(今杭州)。十三年初,宋廷投降。以后,又经过三年的征战,荡平江浙、江西、湖南宋军余部, 山之战,全歼宋军残余,实现了统一江山大业的宏愿。东征日本,南征安南(今越南)、爪哇等,领土扩大到亚洲及东欧,地域之广,前所未有。

  至元二十四年(1287),东北宗王乃颜反叛,联络海都,从东西两面夹击元军。忽必烈急命丞相伯颜领兵据守漠北要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隔断叛军的联系。然后亲自率军讨伐,运用步兵在前冲杀、骑兵随后围歼的战法,大败叛军,擒杀了乃颜。在以后的几年中,又亲征海都叛军,巩固了西北边疆,稳定了元朝统治。

  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病卒于大都,时年79岁。葬于他的出生地漠北。蒙语尊号薛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