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长城景区如何融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记者 王新兵 2020-01-13 09:05:00

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强调挖掘与传承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长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长城景区如何融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并做好保护与发展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八达岭长城景区相关负责人。

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跨省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八达岭长城按照政策指引,立足特色、优势,积极融入这一大概念、大体系中。”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王铁林说。

王铁林介绍,去年10月,延庆区发布了《延庆区长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是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这一概念,以八达岭长城建设为引领,以项目化的方式对未来几年长城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全面布局。根据计划,未来3年,延庆区将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长城保护体系全覆盖,实现长城本体和长城周边文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全覆盖,实现长城、红色、地质、生态、农耕等多元文化交融共享全覆盖。就此,八达岭长城风景区计划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专门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参谋和政策咨询;加强政策保障,统筹利用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资源,发挥宏观政策综合效应;广泛宣传引导,深入解读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公园理念,大力宣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进展成效,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强化督促落实,分别制定八达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二,做好关键领域的重要举措。一是推进保护传承工程,实施重大修缮保护项目,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督察制度。提高传承活力,分级分类建设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等展示体系,建设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庆日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教育,让长城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二是推进研究发掘工程。整理挖掘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所荷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三是推进环境配套工程。修复国土空间环境,加强城乡综合整治,维护人文自然风貌。

第三,推进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工程。开发八达岭长城文化旅游商品,扩大文化供给;组建文旅联盟,开展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

坚持做好长城保护工作

《方案》和《规划》中均明确了长城保护的重要性。多年来,八达岭长城景区始终将“保护”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2-2025年)》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详细规划(2017-2025)》已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长城—八达岭景区段保护规划》已完成编制工作正在逐级上报审批,三项规划明确了八达岭长城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为长城文物保护和长城文化弘扬提供直接依据。

王铁林介绍,自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成立以来,尤其是《长城保护条例》和《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公布实施以来,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长城进行不间断的修复。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投入文物保护专项经费5350余万元,修缮八达岭南8楼至南16楼半未开放段和北13台至北19楼未开放段,以及八达岭长城全部南16楼半至北19楼避雷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景区自筹资金8000多万元对八达岭长城周边的水关长城、古长城、岔道古城和古砖窑遗址等重点文物资源进行保护修缮,扩大长城保护范围;成立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完成《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八达岭长城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

“十三五”以来,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申请文物保护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用于关城消防和避雷工程,又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包括基础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系统和配套环境4个“智慧安防”项目建设,对长城文物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与保护。

2017年11月,北京市委通过《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2035)》,以八达岭长城文化挖掘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了文物本体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升级和生态景观打造等多项工作。

2019年6月,八达岭长城景区实施全网实名制预约售票,每日最大客流量限定为6.5万人次。这一举措有效均衡了游客日接待量,降低了文物安全风险,游客参观的安全性、有序性、舒适性切实提高,对长城的保护发展和永续利用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介绍,八达岭长城景区1958年对公众开放,当时为了旅游服务需要设立一些商铺,但因经营混乱,极大影响了长城景观。为此,景区开始拆除违章商铺,淡化商业气息。2000年,以每年损失1300万元的经济代价,拆除八达岭关城内的多处商业设施及大型建筑物。2006—2008年又拆除商业设施283处,直接经济损失2870万元。与此同时,在原地建成了以“北门锁钥”为主题的长城文化广场,使200米范围保护区域内环境得到了净化,实现了历史与文化的融合。其次,综合整治景区内外环境,如拆除景区内商业广告牌、废旧电线杆、燃煤烟囱、联通通讯塔等工程建筑,根除了长城文物安全隐患,解决了破坏长城景观的问题。同时,加强景区周边环境的保护,新添绿地3万平方米,树木16万株,使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11年9月,八达岭过境公路竣工通车,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社会车辆不再进入核心景区,景区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9年,景区完成了滚天沟区域内全部商业设施拆除工作,拆除商铺、摊位等非住宅设施116处,建筑面积达12100余平方米。

此外,八达岭特区办事处还建立了“景区吹哨、部门报道”机制,加以武警巡逻中队的入驻,加强景区综合执法,力保文物安全。

活态传承长城精神和文化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如何挖掘文化,把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传递给广大游客?王铁林表示,目前,在旅游开发上以深度研究开发长城IP的品牌形象和产品为主。传承长城文化和精神以保护为主,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当下,八达岭长城景区设计制作的长城小兵、长城雪糕、熊猫八达、中国红、长城四季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和自主IP,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游客喜爱。今年10月底,在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牵头举办的中国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正式提出了成立“八达岭长城文创联盟”,得到了长城沿线相关单位和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此外,八达岭长城景区以建设智慧景区为契机,逐步完成水关、古长城、石峡关长城的“数字长城”档案工作,构建八达岭长城精细化管理数据库,将八达岭长城打造成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标杆性文保工程。同时,推进长城研学项目、长城民宿集群建设和公益志愿项目的开展,与社会各界联手,举办国际性、深度性的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创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社会传播长城精神,多途径推进长城资源的合理适度利用,一步步把八达岭长城景区由传统景区向长城文化载体的方向转化,使长城文物保护的发展成果,长城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王铁林说,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是世界著名旅游景区,不仅在北京境内的多段长城中,在全国的各个长城段中也具有优势和特色,更是延庆的文旅金名片。下一步,八达岭长城景区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一如既往地以长城保护为主,维护好八达岭长城的金字招牌,立足全国文化中心高地,力擎长城文化保护传承旗帜。继续发挥国宾接待和重大赛事举办地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在学术研究、理论体系上深度建设,力争走在前沿,成为引领整个长城文物保护和文化弘扬的先导。接下来,八达岭长城景区将联合周边长城景区,加强活动赛事合作,优势互补,提升长城作为区域整体的品牌效应。